• 首页
  • 资讯
  • 校园文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校园文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2024-12-27 15:53 事业线
2022年10月31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团结路小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展示用废旧物品制成的“乐器”。 朱大勇 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未来,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入手。为贯...

2022年10月31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团结路小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展示用废旧物品制成的“乐器”。 朱大勇 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未来,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入手。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要求,学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要把课堂作为主阵地,更要注重青少年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润物细无声,确保教育有形有效有感。

充分用好校园载体,加强文化育人。各级各类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政治引领、道德约束和文化熏陶作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色校园文化。首先,要在校园内规范悬挂国旗、张贴国家地图等,营造共同国家标识的文化环境。其次,在校园建设中,要结合学校历史、校园景观和公共空间设计,合理布设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形象标识,建设中华民族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窗口。再其次,深入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结合区域历史和民风民情,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刊、板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特色校园文化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

创建互嵌式学习生活环境,优化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各级学校在学生管理中,以尊重为前提,全面深入推进各民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混合用餐”,坚持文化“互嵌”、学习“互嵌”、生活“互嵌”,营造嵌入式校园生活环境。加强各族学生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实习实践、网络空间等各环节充分互动。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以“石榴籽”课堂等团结互助行为巩固和深化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学校可定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评优表彰,发挥身边榜样和先进事迹的影响带动作用,建设各族学生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

加强网络育人环境建设,构建数字发展共同体。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学校网站、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利用互联网加强民族政策、民族常识等内容的传播力度。加强对学校虚拟空间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实时监测、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建立健全网络技术防控体系。

丰富校园实践活动,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各地要支持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可通过播放、编排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影视剧作、文学作品等,促进各民族学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共享共鸣。探索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切身体验祖国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通过活动形成共识,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和体验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社团活动,通过参与主动认识、主动提高、主动传播,增加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感,确保把认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作者安雪慧,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 域教育、教育政策、 教师管理等)(《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12期)

*本文作者,由_合作伙伴_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_处理。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