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裁员:高校的铁饭碗也碎了!
最近网上很多地方院校的高校教师纷纷爆出自己降薪的新闻,这事儿在高校教师群体当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高校教师群体,本身也是体制的一种,虽不是高收入阶层,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年享受两三个月的假期,同时一年能拿十三薪,整体待遇算是不错。
但随着疫情的全面结束,经济的全面复苏,高校不但没有欣欣向荣,反而是寒冷凛凛。
明里暗里,很多高校不出意外也要开始挥舞降薪和裁员的大刀,这可不是拼多多的砍一刀,砍在老师们的身上那是真的肉疼。
高校为啥会裁员、降薪?
之前写过几篇系列文章,在编的小学老师也开始失业了。。。讲的是小学老师们未来激烈的竞争,身边人都开始求稳了。。。讲的是经济放缓状态下大家不仅考公、考编还考研,博士挤兑也快来了讲的是高校教师群体之间激烈的考博争夺战,当然归根结底最大的原因就是2022年,人口负增长。
之前讲过,小学、中学、高中、中专、大专、高校是必然会面临降薪或裁员的,这要从人民网的一篇今年1月11日的一篇文章说起。
1.生源短缺大问题
这篇人民网发出的文章里,人民网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目前全中国拥有大学文化的总人口已经超过2.18亿,相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每10万人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930人提升到了现在的15467人,成果斐然。
总而言之,我们建成了当前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
目前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高等教育目前在校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到10年的时间,就从2012年的30%,提升到了2021年的57.8%。
我们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到2021年底为止,我们共拥有高等学校共计3012所,校均规模达到14708人。
同时,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们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了1076万人的规模,较上一年增加了167万人,这一规模和数量都算是冠绝全球,同时还要加上80万规模的海外留学生。
这1076万的毕业生的学历构成当中:“985”院校人数为20万,“211”院校人数为56万,普通本科院校人数为346万,本科学历总规模达到422万,剩下的专科毕业生人数为654万,本专科学历比为4:6。
然后我们再对照2022年的总出生人口数956万人。
前面人民网也提了,咱2021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57.8%,2012年我们才30%,提升的规模和速度都是惊人。
2022年出生的孩子们,大概2040年左右参加高考读大学(均按18年计算),考虑咱的发展,到2040年咱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直接对标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87%),亚洲也一个代表新加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84.79%),没敢选日本,是因为数据显示日本2022年高等教育升学率仅为56.6%。
相信咱们未来18年高等教育这一块儿可以超赶美,达到美国同等数值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7%,对应2022年的出生人口,2040年我们高等教育毛入学人数将是832万人左右。
到了2040年,我们将足足减少244万的大学生。这还不算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新出生人口的不断减少。
熟悉高校人事规则的朋友肯定清楚,高校的人员设置和薪酬跟学生规模息息相关,学生数量的大幅下滑意味着降薪和裁员在未来的某一天必然会到来。
毕竟,凡事儿得按现实和合同办,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真实的数据就摆在眼前,做不了假,春江水暖鸭先知,目前被迫降薪的老师们只不过是提前感知到了即将到来的寒气罢了。
更残酷的是,未来即将有一些极其边缘的本科或专科院校因为生源的不足悄无声息淹没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潮里。
继续回到前面说的降薪和裁员问题。
2.降薪的必然性
对于高校教师群体来说,工资一般主要划分为基础工资、岗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
第一部分基础工资,这一块相对固定,主要由各个高校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针对行政、教师、教辅、工勤等不同群体,依照每位教师的职级、职称和工龄等来进行发放。
这一块是基本收入,一般由地方财政或者国家财政保底,大都能保证足额发放。
第二部分津贴补贴,“985”,“211”甚至东西部不同学校之间津贴补贴都各不相同,同时还要参照所在学校的经费规模和个人的合同规定。
比如一些高校的超课时津贴、安家补贴和租赁补贴等等。
第三部分绩效奖励,绩效奖励的本身目的是在保障总体收入的情况下,对教师群体进行奖惩罚懒,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健康发展,名目繁多。
比如超课时津贴以及发表论文尤其是SCI论文相关的科研奖励,过去一些年,有的高校教师其实通过发SCI论文,能间接实现校园内的财富自由。
比如我们现在动辄听到的一些百万年薪招聘的教师,主要差距就在绩效奖励。
不过考虑到学术资源的稀缺性和垄断性,绝大部分高校教师终其一生是没有机会触碰到百万年薪的。
人口都开始负增长了,很多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招兵买马”,教师群体越来越大,生源越来越少,国家给予的费用必然会减少,既然基本工资不动,那就在津补贴和绩效奖励上动刀子。
当然了,降薪和裁员是有延迟效应的,最先感受到的肯定是财力相对薄弱的地区,比如贵州、云南,东三省。
不过对于裁员和降薪群体来说,第一波肯定是体制外的编外人员,比如临时工、合同工和劳务派遣,慢慢再向体制内蔓延。
钝刀子割肉,一点点来,只要舍不得高校教师的岗位,那就只能接受降薪的现实,不能接受降薪,毅然辞职,那么也间接实现了学校人力资源优化。
未来怎么办?很多人也很茫然。
3.未来的出路
不管是专任教师、教辅工勤还是行政人员,大部分人还是要靠工资吃饭,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少不了,津贴补贴三万五万的取消属实还是很肉疼的。
体制内的饭不够吃了,那就只能想办法在体制外找补。
其实,近五年,我身边很多体制内的医生和教师朋友都纷纷开启了自己的副业,比如医生护士做美容医疗、养生保健的。比如高校教师补习兼职、做生意开店的。
相关部门也关注到了咱们的需求。
支持鼓励高校教师校外兼职,允许通过个人努力多一些合法的收入。
2011年的时候还完全禁止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2021年的文件口吻已经极度缓和,短短10年,变化巨大。
不过习惯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大部分教师是不可能兼职的,一部分人弯不下腰,一部分人摸不到门,而且文件讲的有这么含蓄,更重要的,每天的教学和行政都能累得半死,哪还有心力兼职?
之前有个学体育的朋友咨询我怎么才能赚钱,他原本又是想要从事房屋中介又是想要淘宝电商创业,我就劝他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下手,比如根据自己的体育专长搞个辅导班,比如借助短视频的东风做做知识领域的分享。
最终他听了我的,根据自己专长搞了辅导班,好歹收入超过工资了。
但兼职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深挖个人的技能,同时还得转变思维,这样才能让钱包鼓起来。
不过对于高校教师们来说,2022年可能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极有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至于未来,咱们就各奔前程,各凭本事了。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
猜你喜欢
月内热榜
- 1 女老师穿“紧身衣”,被校长批评后很委屈:教师不能自由穿衣吗?
- 2 2022年广州41所学校高考成绩情况如何?
- 3 广东省最年轻省委常委走红,双非毕业也能身居高位,真是不简单
- 4 202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一般是几月份?
- 5 二十大机构改革,有哪些单位会消失,机关的你有危机感吗
- 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浙江:https://jiaoshi.zjedu.gov.cn/
- 7 3到10岁的脑筋急转弯五篇
- 8 2024绵阳一诊定了,四川首次大考,绵阳外的大部分学校也会参加
- 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广东:https://jiaoshi.gdedu.gov.cn/
- 10 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