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 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1年,我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总数已达1844.4万,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也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局,我们应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谋划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全力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一、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方向
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人口的巨大规模和整体素质,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9年,新增劳动力中的54.3%接受了高等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9年,这样一支规模巨大、结构日益优化、素质不断提高的人力资源队伍将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保障。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高素质人力资源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也必然要求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要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人力保障。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离不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受教育者能力素质和就业质量,从而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教育的普及与公平发展,能够为欠发达地区和乡村地区的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提升其职业技能,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不断减少低收入群体。既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离不开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离不开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要成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教育通过提升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物质文明发展。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育本身既从属于人们精神生活的范畴,同时又是提升人们精神追求的重要手段。广大教师要站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高位,切实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成为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大教师要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践行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既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也是人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转变的问题。建立生态环境友好观念,建构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教育的引领与支持。广大教师是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的主体,要以身作则,切实行动,推动学生担负起人对大自然的道德责任,学习并践行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者与推动者。
广大教师要为走和平发展道路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促进和平发展的事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理解包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需要教育培养人类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共识,促进文明交流。广大教师要胸怀天下,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学生了解世界文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在与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中,坚守践行和平与发展理念。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安排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列战略安排,为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确立了战略框架与工作重点。可以说,教师队伍建设与每项战略安排都是相关的,在以下战略安排中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推动教师队伍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离不开高质量人力资源和高水平人才的支撑和保障。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将更加凸显。高质量教师队伍要通过有力支撑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发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器作用。要通过抓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全体青少年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人力资本积累的坚实基础。要抓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抓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的潜力与活力,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要抓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教师队伍成为文化自信自强的引领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文化传承是教育的重要功能,文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是面向人的事业,文化架起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桥梁,教师是学生走好这座桥梁的引领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要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动教师队伍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奋进者。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是最大的民生。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的期盼越来越迫切。教师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担,是增进民生福祉不可或缺的力量。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必须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要善作善为,做好“四个引路人”,引导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实现亿万家庭对子女教育的美好期盼。
推动教师队伍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排头兵。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单列,进行三位一体部署。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密切相关,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发挥更大作用。教师队伍要发挥好建设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各级各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要成为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教师队伍尤其是高校教师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资源。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活力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深度参与、群智协同。创新氛围营造、创新文化培育、优良学风涵养等,离不开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力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科技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教师队伍要成为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要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创新思维、提升素质,为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人才强国提供重要保障。
三、多措并举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创新教师素质提升举措,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完善教师保障政策,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
(一)坚持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打造理想信念坚定的教师队伍。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教育涵养、考核评价、惩戒警示,推进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化师德理论研究,加强师德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和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各类师德教育入脑入心。加大师德违规问题核查处理力度,探索建立师德违规案例指导制度,稳步推进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持续公开通报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强化底线要求。
(二)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着力督促各地健全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列为政府必保支出,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推动提高教龄津贴标准,进一步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强化教师减负督导评价。强化教师住房保障,让教师安居乐业。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持续选树教育系统“时代楷模”,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优秀教师典型,引导教师见贤思齐。推动优秀教师文艺作品的制作和传播,以全媒体矩阵讲好教师故事,以艺术话语彰显教师风采,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教师群体广覆盖。塑造教师共同价值追求,强化教师精神引领,引导广大教师自律自强。
(三)推进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为基础教育培养立德树人之师。推动师范院校将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实施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强化区域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加快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大学参与,专科、本科和硕博士一体化培养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实施好“优师计划”,每年为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师范生。大力提升教师培养层次,扩大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规模。完善公费师范教育体系,推进部属师大公费师范生改革。推进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支持在职教师学习深造、提升学历。持续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深入推进需求导向的精准培训。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发展数字化战略行动。优化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建设,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寒暑假研修。优化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组织实施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工作及师范生免试认定改革。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机制,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教师配备,加强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实施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培养“良匠之师”。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启动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持续开展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国培”示范项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推动5年一周期全员培训制度落实。落实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制度,引进行业企业人才兼职任教。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
(五)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高校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好高校教师发展平台,加强校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和院系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支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创新和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发挥好博士后“蓄水池”作用。出台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深化工科类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项目。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引领高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深化高校人事管理改革,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着力破除“五唯”,激发教师队伍创新活力。
(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补齐教师队伍薄弱短板。深入落实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乡村教师培养培训、职称、待遇、表彰宣传等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乡村学校打造“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教师队伍。持续实施“特岗计划”,强化乡村教师补充。深入推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促进重点帮扶县教育质量提升。继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继续开展“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加大对口援疆力度。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七)应对教育发展新形势,优化调整教师队伍建设布局。根据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适应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整体布局,将素质提升、结构优化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位置,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由规模扩展走向质量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国家银龄教师战略行动,扩大退休教师招募和受援范围,结合老年大学建设,挖掘并发挥老年教师的丰富智力资源,有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应对人口发展新态势和人口分布新格局,以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为抓手,协同开展职称、编制、待遇、岗位等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队伍结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人民教育》2023年第1期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
猜你喜欢
月内热榜
- 1 女老师穿“紧身衣”,被校长批评后很委屈:教师不能自由穿衣吗?
- 2 2022年广州41所学校高考成绩情况如何?
- 3 广东省最年轻省委常委走红,双非毕业也能身居高位,真是不简单
- 4 202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一般是几月份?
- 5 二十大机构改革,有哪些单位会消失,机关的你有危机感吗
- 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浙江:https://jiaoshi.zjedu.gov.cn/
- 7 3到10岁的脑筋急转弯五篇
- 8 2024绵阳一诊定了,四川首次大考,绵阳外的大部分学校也会参加
- 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广东:https://jiaoshi.gdedu.gov.cn/
- 10 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