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进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步强调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支持学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基于这样的指引,打造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成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的必然选择。
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原北京市民族学校)始创于1921年,地处北京市东部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在1200多名中小学学生中,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土家族、瑶族等10个民族学生占比逾40%。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民族工作理论为指导,系统构建“金石榴”教育文化,推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为特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全方位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的办学灵魂
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多民族学生同生共长的多民族聚居区域的学校,更应该突出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为此,学校开发开设专题课程,加强学科课程教育渗透,丰富相关主题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多措并举落实教育。
开发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思政课程,强化主题教育。学校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系列论述,以增进“五个认同”为教学目标,以“认知—感悟—实践”为教学方式,结合学校实际,构建课程的整体结构,开发并开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校本课程。
课程的“基本认知”板块从民族名称、人口规模主要分布区域、文化图腾、标志性民俗事物、代表性民俗节日和文化景观、代表性历史人物和文化艺术作品、民族交流融合经典史实等多个方面帮助各民族学生了解生活在身边的兄弟民族,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直接认识;“基本观念”部分则以前者为基础,从不同角度穿越时空,系统深入地了解各民族共同凝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与文化内涵;“基本任务”部分则关联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现实,了解中华民族全面彻底摆脱贫困的发展成就和奋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发展使命。三大板块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使课程有理有据,教育深刻生动。
实施学科课程教育渗透,贯彻主题教育。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融入的路径,一是抓住学科课程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旨精神的课程内容,上好学科教学中的“大思政课”;二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在各学科中系统开发应用凸显相关教育主题的教学资源,形成特定主题教育资源库,并坚持制度化课堂教学应用,将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在各学科课程,尤其是在国家统编三科教材中,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突出主旨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这些都是上好相关主题教育“大思政课”的鲜活而直观的教材。如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驿路梨花》一课,讲述了哈尼族小姑娘和她的伙伴们养护解放军修盖的小屋,方便过往路人遮风避雨、赶路休息。其中,有一个特别的细节:一位瑶族老人在这里得到了帮助后,专门来给小屋补充粮食。在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哀牢山区发生的这个暖人故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现实例证。它所反映的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和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再如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中《中华一家亲》一课、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美丽的纹样》等,都凸显了特有的育人价值,将其上成精品课,就是生动、贴切而又高品质的“大思政课”。
开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突出主旨的教学素材,结合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合理应用相关素材,渗透相关教育主题,也就落实了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内涵的“学科思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收集和传递各民族文化知识,学生接触、感受和吸收各民族文化知识,师生共同逐步沉淀民族平等与融合、民族共聚与共进的基本观念。如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杨礼赞》一课,在学习了身处贫瘠之地但始终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保持挺拔和坚强不屈的白杨树形象的基础上,关联西北民族地区的另一种与之类似的胡杨树,通过阅读《胡杨赞》等相同题材的文章,既学习托物言志的语文要素,又增强对民族地区人民艰苦奋斗精神风貌的了解。再如,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一课,借助苗族的服饰、房屋建筑、工艺作品等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同时感受少数民族文化之美;九年级化学上册《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课,教师出示学校所处回族聚居区的民族特色小吃,引导学生探究其食材的组成及营养价值,既落实了学科教学目标,又加深了对民族美食文化的了解。
开展相关主题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深化主题教育。2022年颁布的新版课程标准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强化实践性要求”,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这些都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阵地。
在各学科跨学科学习中设计相关主题的学习。学校统筹指导各学科在本学科跨学科学习序列中合理设计相关主题的学习活动,进而汇聚形成覆盖全校全学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的跨学科学习集群,促进教育在这一学习活动渠道的落实落地。
实施相关主题综合性跨学科学习。学校基于校内学生的10个不同民族类型,加上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以“一月聚焦一个民族节”为原则,统筹设计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的“民族节月”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便于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学校还专门建设了三个校内实践基地:一是以56个民族基本信息与常识为内容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主题校园展馆(永久性),二是以师生的民族艺术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艺术风采”主题校园展廊(每月一展),三是以学生的民族文化研究性学习成果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知识走廊”主题班级壁报(每月一版)。依托这三个基地,学生每月聚焦一个民族,以该民族代表性节日为校园活动场景,知民族基本常识,展民族文化板报,唱民族经典歌曲,讲民族英雄故事,跳民族风情舞蹈,品民族特色美食,赛民族体育项目,制民族工艺作品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形式多样而又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深化与沉淀。
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的办学本色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系统重构教育生活,坚持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校教育品质。
一是采取科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学校以项目反应理论为依据,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建立以“导学—导练—导创”为基本结构、以“快反馈”为运行机制的课堂教学模型,努力实现在“学”中100%学生当堂达成对核心知识的掌握,在“练”中60%至80%的学生当堂达成对核心能力的熟练,在“创”中让学生最大限度获得高阶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师还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关联民族文化素材,有机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
二是丰富课程资源充分满足学生课后发展需求。学校坚持内外结合,通过自主开发与优质引进,为学生构建了学科延伸、艺体风采、科技探究、民族融合四大板块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自主开发的“金榴民族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沙燕风筝、掐丝珐琅画、马勺脸谱、哈尼卡(达斡尔族纸偶)等十大系列的中华民族经典艺术样式的体验学习活动;引进第三方机构的“中国建筑”课程,带领学生饱览中华大地特色建筑,体验不同风格的民族民居和现代建筑的特征与风情。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为各民族学生全面发展、活泼成长提供了充足而多元的养分。
“金石榴”教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的办学底蕴
倡导和弘扬“忠诚、团结、成长、精彩”的精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学校根据这一经典论述,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意蕴,提炼了“金石榴”作为学校的办学文化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取喻设譬,以石榴籽相连相抱来谆谆教诲;学校析理明义,以石榴的意蕴内涵来自勉自励,使之成为师生行为与学校行动的精神指引。
建设以金石榴为元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校园主体建筑集中陈列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经典艺术作品并定名为“民族团结宫”;综合楼四层楼梯间玻璃幕墙饰以“金榴星球”墙贴,展现学校依托教育集团、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特色教育的办学追求;学校最高的建筑钟楼建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主题展馆对学生和社会人士开放;实验楼墙体饰以“民族密码”墙贴,展现学校汇聚各民族文化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办学内涵;学校各处廊道展示不同主题序列、不同艺术样式而又各具民族风情的学生艺术作品,酝酿出浓郁的民族艺术氛围。
实施以石榴花、石榴果为荣誉标志的系列教育评价。学校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民族团结进步观念与行动,设计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七彩榴花之星”过程性学生评价制度,再以此为基础设计了“青榴学子”“赤榴学子”“金榴学子”的荣誉表彰序列,引导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开展“金榴教师”评选认定,引导全体教师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开展系列校园教育文化活动。每学年,在校园钟楼开展登楼鸣钟活动,激励教师扬师德、提师能,争做“金榴教师”,激励学生立宏志、壮胸怀,争做“金榴学子”;在校园民族团结广场举行“金榴盛典”,表彰优秀学子,展示办学成果;每月聚焦一个民族举办民族节日文化活动,在艺术长廊举办系列民族艺术文化展;还举办民族特色运动会、艺术节,不断深化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文化理解,构建文化认同,传播文化理念与价值。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是学校基于办学历史、办学资源,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多样特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充分彰显办学个性与内涵的同时,也将为培养无数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郭锋,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校长)(《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3期)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
猜你喜欢
月内热榜
- 1 女老师穿“紧身衣”,被校长批评后很委屈:教师不能自由穿衣吗?
- 2 2022年广州41所学校高考成绩情况如何?
- 3 广东省最年轻省委常委走红,双非毕业也能身居高位,真是不简单
- 4 202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一般是几月份?
- 5 二十大机构改革,有哪些单位会消失,机关的你有危机感吗
- 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浙江:https://jiaoshi.zjedu.gov.cn/
- 7 3到10岁的脑筋急转弯五篇
- 8 2024绵阳一诊定了,四川首次大考,绵阳外的大部分学校也会参加
- 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广东:https://jiaoshi.gdedu.gov.cn/
- 10 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