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语文教学中以评价为导向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语文教学中以评价为导向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2024-12-27 15:53 事业线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就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保持革命精神。优秀的革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如何...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就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保持革命精神。优秀的革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传承优秀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借助革命传统文学作品,笔者尝试从评价的角度挖掘语文课文的文本魅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情感评价中加深对革命文学作品的主旨理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革命文化传承教学其实质就是教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但与其他传承形式不同的是,语文课堂语境下的传承贯穿在对语言文字的体验之中,它主要是一种语文实践中的体验,是一种言语实践。”基于言语实践的革命文化传承教学,其特有的精神性意象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丰富并发展着文本意象世界,学生与文本相互激活与唤醒,并促进学生获得对革命文化精神的情感体验、认同与内化。

例如,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教师注重朗诵教学,列出评价的要素:

朗诵基本评价要素包括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读出感情;情感朗读的评价要素包括读出人称的特点与情感表达、读出抒情语言的感悟、读出画面感的韵味、修辞手法与句式的抑扬顿挫。

教师把朗读作为学习方法的载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理解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文章中作者运用第二人称“你”或第三人称“她”来称呼土地,便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一方土地的浓烈情感,更能领会题目的含义:誓言是大地之子发出的誓言,是作者对这片土地的誓言。其次是极富个性的抒情化语言,“炽痛”的热爱、“泛滥”着热情、“喷涌”着血液,抒情热烈而恰如其分。运用大量排比句不断反复,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气势磅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直接的呼告增加了情感力量。

以上朗诵教学中教师以情感评价要素为导向,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革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尽可能体会到更加丰富多样的情感,并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语文情感熏陶。

教学革命传统文学作品,也可以运用批注法进行情感性引导的阅读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相关问题启发学生边阅读边批注,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批注法是细读文本的有效方法,能够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例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教学,可以请学生利用批注法勾画出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及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再如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给予这位母亲如此高的评价?划出打动你的语段,记下阅读感受;标出赞美母亲的抒情、议论的句子,概括母亲的优秀品质。

在进行革命文学作品教学评价时,我们有必要关注师生对文本的体验,重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立足于师生的文本体验,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文学教学也才能真正成为一种精神相遇。

在革命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本着对作品情感进行鉴赏评价的教学原则,可以整合同一主题、同一意象的作品进行组织教学。比如教学《梅岭三章》,这三首诗歌是旧体诗,首章的最后两句与李清照的《乌江》相似,次章的末尾两句与陆游的《示儿》也相似,因此教学时可以将《梅岭三章》与《乌江》《示儿》进行比较性评价阅读。还可以拓展阅读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鲁迅的《自嘲》《自题小像》等诗作,对于革命英雄的伟大人格和理想信念进行鉴赏评价。

在活动评价中提升对革命文学作品人物的品悟能力

以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在教学的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将自己的独特思考与同伴的合作学习融为一体,在梳理与探究中将言语活动经验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将零散的认知结构化,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图谱,并将评价贯穿整个过程,努力追求教、学、评一体。

例如,教学《纪念白求恩》一文,教师通过活动设计的方式评价白求恩及其精神,具体学习过程如下:

A. 设计《白求恩纪念手册》,栏目有“白求恩相关事件”“白求恩精神”。《纪念手册》的评价要素:

B. 开展撰写“纪念白求恩对联”活动,关于对联的评价要素:事迹真实具体,紧扣人物精神,对仗规范工整,语言通顺优美。学生撰写对联示例:救死扶伤医术妙,大公无私品德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伟大,绝不止步精益求精医术高明。

C. 组织诗歌会专题活动:“用一首小诗表达对白求恩医生的赞美”。小诗写作的评价要素:内容具体,符合人物特点;情感真诚,紧扣人物精神;语言通顺,凝练有文采。

上述的学习及评价活动中,“设计纪念册”中的“纪念”对应文章对白求恩大夫的“纪念”,让学生更加明晰“纪念什么”和“怎样纪念”。根据文章内容写对联,这一写作教学设计提升了动笔思考的能力。“纪念手册”和“对联”都不是凭空或者生硬的作业布置,而是生发于课文本身,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加深情感感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教学革命文学作品时可以开展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的评价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将具有陌生化的文本话语转化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回归日常生活,链接当下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通俗易懂地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语境体会革命文化内容。一位教师在教学《纪念白求恩》时,这样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学完《纪念白求恩》,我们深深赞叹白求恩在革命时期表现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其实,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时候,“白求恩精神”不正是随处可见吗?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一说。

学生1:广大一线医护人员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阵地,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踊跃援助其他发生疫情的地方,这些白衣战士都在为国泰民安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2:让我想起钟南山和李兰娟,他们到了退休年龄,决然奔赴抗击疫情的前线,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冒着生命危险与疫情作抗争,只为多拯救一个生命。

学生3:疫情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每天都在演绎着感人的故事,请看视频(学生播放视频)。

教师在教学时,巧妙地结合日常生活对白求恩精神进行评价,没有强贴标签,没有政治说教,而是将文本抽象的白求恩精神与当下世界发生的事件与人物相链接,使学生建立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联,感受革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切身体会白求恩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在革命文化的作品教学中,应建立文本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内涵与当今时代发展的联系,用文本中的革命精神评价当今的时代,并进行理性甄别,使革命文化精神继续在新时代放射光芒。

在作业评价中认识革命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作为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活动应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在于课堂的即时评价反馈,还可以有效利用作业评价的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能。

比如教学《白杨礼赞》后,教师可布置片段写作的任务,让学生写一个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读到的“像白杨树一样”的人。这样的作业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红星照耀中国》中“红色人物”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出学生对于“白杨精神”的内化程度。另外,在学习完《白杨礼赞》后,家长也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让学生与家长分享学习课文的感受,家长基于对革命年代和革命精神的理解,结合自己对于抗战历史的独特体会,与学生一起分享、讨论,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

教师在教授革命文学作品时,还可以利用网络特点进行教学和评价。当代学生是网络时代“原住民”,在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中,运用多种现代技术融合的方式打开学生与革命文化的接口,适应信息智能时代的发展,让革命文化内容贴近学生。

比如教学《白杨礼赞》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具有“白杨精神”的人物,用“微视频”或者“微故事”形式记录下他们的故事,借助班级群、朋友圈、移动客户端等媒介,开展点赞评价活动,在全班进行传播,用学生喜好的形式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精神。

比如教学《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闻一多说的“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后,借助移动互联网数据中心获取丰富的阅读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查阅的资源,感悟“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的典范;再通过线上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人生理想。这样的教学,可以实现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交互评价。

革命文化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点与革命精神是文本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的重点与难点,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感有所发,需要设置开放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其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生成性评价与开放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发现、咀嚼情感点,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且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还能与同伴、家长和教师互相启发,在评价中熏陶情感,培养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念。

在新时代语境下,革命文学作品依然绽放着灿烂的思想光芒,需要我们挖掘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学作品蕴含的革命精神内核,实现革命文学精神传承,进而激发学生去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五中学(朝阳双合分校)](《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3期)

*本文作者,由_合作伙伴_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_处理。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