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硕博毕业生“倒挂”现象 上海高校情況如何?如何理性看待
(原标题:如何理性看待硕博毕业生超本科生?)
就业,更关键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持续学习能力以及投入工作的热情,而不仅仅是一纸文凭。
刚刚迈入“金三银四”就业季,“北京硕博人数首超”就登上热搜:今年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数量约28.5万人,创了历史新高。此外,北京今年的毕业大军中,还出现一个新变化,(硕士和)的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那么,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如何?
记者从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了解到,沪上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3.6万人,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0.9万人。同济大学表示,今年学校本科生毕业生约4400多人,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人数大约6500人左右;去年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人数约4000人,硕博毕业生达6000多人。
在上海财经大学,今年本科生毕业人数大约2000多人,硕博毕业人数大约为2000多人;今年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约1500人,硕博毕业生大约1700人;上海理工大学今年本科生毕业人数约4000多人,硕士博士毕业人数大约3500多人;上海海事大学今年本科生毕业人数4000多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近3000人。
显然,在一些研究型高校中,硕士和博士毕业人数超过本科毕业生的现象已经比较常见,这些从每年招收新生的数量差异就能看出。而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地方高水平高校中,虽然目前研究生毕业人数并未超过本科毕业生,但是这些学校本科毕业生与硕博毕业生的比例接近1:1,而且这几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都在略微扩招。
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其中的变化与趋势?
【为何出现“倒挂”现象?】
为何会出现“硕博毕业生人数超过本科生”这一“倒挂”现象?
同济大学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研究生人数扩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的变化,劳动力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读研究生的需求在增加,整个社会读研究生的机会也在变多。其次,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水平也处于跃升阶段,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在增多,再加上国人重视教育的传统,因此家庭中一部分财富用于教育的投入,也增加了读研究生的现实可能性。第三,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面临着相当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为了延缓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竞争力,不少人会选择继续读研究生。第四,从学校角度而言,为了体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少学校往研究型大学发展,而这一类大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研究生人数多于本科生,学校这种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因,也提供了更多读研究生的机会。
“出现‘倒挂’这一现象是有一定特殊历史背景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叶璟认为,2023年毕业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2020年入学的,当时正好是三年疫情的开始,在疫情下就业受阻的影响下,更多的本科生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而这几年,海外留学的学生回国的多了,国内留学意愿又开始减小,因此报考研究生的需求也增多了。
“随着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如果说十年前的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那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更多有普及化、规范化的趋势,而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阶段。”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郝程程说。
【就业心态如何摆平?】
放在“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8万人”的大背景下,毕业生人数的这个结构性变化,似乎引发了就业市场的新焦虑:本科生怎么拼得过?不“卷”到博士怎么找工作?
樊秀娣认为,其实本科生就业是有自身独特优势的,不必太焦虑。首先,本科生年纪轻,生活负担小,择业的灵活性更高,学历和择业的相关度正在逐渐减弱,并不是说研究生就一定能找到比本科生更好的工作。其次,任何学历的人进入工作岗位后,都需要终身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本科生进入企业,有冲劲,有干劲,可以不断更新知识,创造财富,并不是一定要“卷”到博士才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曹姝婧表示,从接触的企业反馈来看,它们很欢迎本科生去应聘,尤其更倾向通过校园招聘接收优秀的本科生入职企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持续学习能力以及投入工作的热情,而不仅仅是一纸文凭。现在不少企业招聘后都会安排系统的入职培训,帮助毕业生完成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转换,因此毕业生们要“摆平心态”,积极看待求职就业。同时现在就业环境和对职场人的要求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同学们在校园时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及时了解社会的新变化、新趋势。
这一端是本科生的就业焦虑,另一端,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似乎也不小。网上有人提出疑虑:研究生这么多,还有读研的必要吗?研究生的“含金量”会打折扣吗?
叶璟认为,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目光都要放长远,一个人的价值可以通过工作体现,但工作不是唯一体现的途径之一。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了某个专业领域更进一步的深造,而且会经过一定的磨炼,是另一种方式的成长。
樊秀娣表示,学术型岗位吸纳能力正日趋饱和的背景下,硕博毕业生应该有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道路,比如除了学术型岗位,还可以走非学术型岗位,进入商业圈、工业圈、律师圈、金融圈。国外不少回到学校读研究生的中年人,毕业后也并不是全部回到学术领域,而是继续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作为学生来说,利用在校的这几年,把自己的学生素养提升起来,从入学后逐渐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从而有更好的职业规划。”郝程程说。
【更开放贯通的教育体系】
“硕博毕业生超过本科生”这一现象为何首先出现在北京?毋庸置疑,北京是我国教育高地,国内的顶尖学校比较集中,研究型高校多,也是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地区。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在研究生培养机构占有率方面,北京全市有58所普通高校,占全国约1/10;有81个科研机构,占全国约1/3。北京硕博研究生在校人数43.5万人,占全国的约12%。从研究生招生数早已超过本科,再到即将出现的研究生毕业数超过本科,北京高等教育输出的人才结构是非同一般的。
樊秀娣认为,今后,我国要形成更趋合理的高校布局结构,现在名牌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种“虹吸效应”促使人才容易往大城市走,却难以向中小城市扩散。
樊秀娣强调,整个教育体系要各具特色,更具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比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技术应用型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都各具特色,普教和职教相互打通。重点、非重点院校之间也可以打通,这样可以保证人人都可以成才,每个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学校。学校没有高低之分,而是各具特色,从而实现均衡、充分地发展优质教育资源。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
猜你喜欢
月内热榜
- 1 女老师穿“紧身衣”,被校长批评后很委屈:教师不能自由穿衣吗?
- 2 2022年广州41所学校高考成绩情况如何?
- 3 广东省最年轻省委常委走红,双非毕业也能身居高位,真是不简单
- 4 202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一般是几月份?
- 5 二十大机构改革,有哪些单位会消失,机关的你有危机感吗
- 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浙江:https://jiaoshi.zjedu.gov.cn/
- 7 3到10岁的脑筋急转弯五篇
- 8 2024绵阳一诊定了,四川首次大考,绵阳外的大部分学校也会参加
- 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广东:https://jiaoshi.gdedu.gov.cn/
- 10 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