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

官宣!8所首批未来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公布

  5月26日,教育部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北大、清华等12所大学入选。根据建设目标,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将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常规、突破约束、突破壁垒,强化变革、强化创新、强化引领,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目前,已有7所高校官宣“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介绍了未来技术学院的研究方向、招生专业、学制、培养模式等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跨学科交叉领域,主要布局智能感知、大数据、AI+融合技术三大研究方向,建设人体感知及智慧健康、跨媒体感知和混合智能、大数据与数字孪生、数字普惠金融等4个未来技术研究中心。学院将推进与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爱丁堡大学等等国外知名高校和腾讯、华为、阿里、京东、百度、微软亚洲研究院、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通过知识推动和价值拉动的双引擎推进未来技术迭代演进,驱动前沿创新基础研究和技术落地,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努力建成高水平的“人才蓄水池”、能引领的“创新动力源”、强有力的“创业助推器”。作为广州国际校区成立的第五个新工科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将于2021年9月迎来首批本科新生,招生专业为“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将以求是学部工程教育改革试验田为基础,进一步凝练未来技术特色,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氛围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构建多学科交叉机制、探索多样化培养模式、提供多出口制度设计、促进多主体协同育人、催生多方位综合变革,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培养技术创新领军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

  据悉,天津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奋力实践,持续引领新工科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人类未来挑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储能科学与工程、智慧城市等高端高新未来技术,集成全校优势学科力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天津大学“2030行动计划”和“新工科建设方案2.0”为依据,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体系、设计以项目为链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式教学。同时强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合作和国内战略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校企结合,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将依托交大密西根学院的现有基础和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整合学校相关理、工、医等优势力量,同时利用相关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打造一个学科交叉融合和高度国际化的未来技术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将聚焦能源环境、健康医疗两大领域,瞄准前沿科学,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将立足“四个面向”,落实新工科建设要求,选择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X混合增强智能、医工交叉计算物理医学三个主攻方向,按照“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教研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建设理念,以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为着力点,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突破传统工程科学的人才培养框架,改善工程教育育人生态,搭建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平台,探索构建具有多样性、前沿性、模块化特征的、多元驱动式贯通制一体化的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构建前沿性、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驱动的自主式、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升中外交流水平,实行弹性学制,革新评价体系,以培养“具有科学家素养的工程师”为目标,探索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新机制,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范式,打造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新高地。

  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依托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四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发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四个重大科学研究平台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科教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的优势,围绕未来科技产业的核心“大工程大健康”战略方向,凝练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四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着力培养具有大工程观、能在相关前沿交叉领域运用工程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驱动科学研究、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变革的人才。

  推行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通过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中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一体化联动,优化学生成才路径,提升未来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单人订制”课表,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允许跨专业选课和本科生跨层次选修研究生课程,尽早开展特色专业前沿教育;以科研实践项目牵引教学,以交叉科教平台、主流企业重大科研实践项目为牵引,推行课堂实景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科研实践和项目引导相结合的教学形态。

  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东北大学在工业智能和新工科建设方面基础雄厚,通过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交叉融合,发挥111学科引智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方面的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探索出了特色鲜明的工业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

  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关怀及各职能部门与相关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变革教学组织形式,重构未来工业智能课程体系;探索与华为公司、东软集团、新松机器人等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基地;积极推进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与合作育人,为培养从事未来工业智能原创技术的复合型、创新性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技术学院将以一流信息学科为依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工科建设为内涵,聚焦未来工业智能领域,围绕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通过改革创新形成高质量工业智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工业智能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有力增强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未来工业智能和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吴健雄学院为依托进行建设,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东南大学电子信息领域前沿研究的优势和吴健雄学院面向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改革经验,聚焦芯片设计、信息材料、未来通信、智能感知4个方向中的未来技术,立足“中国特色、全球视野、面向未来、引领发展”,构建“坚持思想引领、强化通识教育、夯实领域基础、注重交叉融通、延拓未知挑战”的本硕博贯通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三制五化”育人创新模式,深入推进基于大工程/大项目/复杂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方式,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长聘短聘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国内国外结合、固定流动结合、专职兼职结合,汇聚一支高端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若干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将重点建设突出未来技术特点、学科基础雄厚且与学校发展规划一致性强的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3个技术方向,依托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省部重点实验室作为支撑,强调交叉融合、重构学科边界和课程体系,强调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科教融合育人,促进领域融合创新。学院立足我校理工强校、航天名校资源优势,针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需求,面向未来科技产业发展,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致力于在学校传统强势专业、新增工科专业的基础上,融入工程教育新理念,按照教育部关于未来技术学院的设想,结合学校发展,强化全校一盘棋的系统整合提升,构建学科专业新结构,实施分类发展新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新范式,追求教育教学新质量,深化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推进实施产学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搭建跨学院、多学科、开放办学的教育培养新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谨防钓鱼、诈骗、诱导等行为。
2.第一考试网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到: 13562564#qq.com (#换成@)。

© 2021 第一考试网

京ICP备11047680号-2

联系邮箱:13562564@qq.com 网站名称:第一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