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

北大学霸鸡娃翻车: 接受孩子平凡, 究竟有多难?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一对学霸父母,生出来的孩子却是学渣,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自从看到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学渣女儿的视频,在鸡娃和不鸡娃之间反复横跳的我,突然释怀了

丁延庆,北大博士生导师、副教授,从小成绩优异,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被称为“神童”。

在北京大学读完本科后,丁延庆又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最终拿到了博士学位,回国后留在北大任教。而他的妻子,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按理说,这样的学霸父母,生的孩子一定不会太差吧。

然而,真相出人意料:

他们的女儿完美避开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在学渣的路上越走越远……

丁延庆给女儿辅导作业,也经历了从不甘到无奈,然后再到释然的过程。

一开始,他有些怀疑人生,不相信自己的女儿会这么笨。一次次失败以后,他开始慢慢接受现实,承认女儿的智商跟父母的智商,的确差很远。

他甚至笑着自嘲说: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

在另一则视频里,丁延庆教授也坦言:

女儿肯定是考不上北大的。我已经接受了她的平庸。

视频的背后,有一些同样是学霸的家长评论说,自己也有同款孩子,辅导作业时气得直想打人。

还有一些不是学霸的家长表示,看完心里平衡多了,再也不埋怨自己孩子了。

很多人信奉教育就是拼爹妈,大家都拼命努力,唯恐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丁延庆的故事却告诉我们:

不管你多优秀,也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普通人。

01

孩子的人生,父母说了并不算。

曾经看过一部BBC大型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片子记录的就是一群7岁孩子长达半个世纪的真实生活。每隔7年,导演就去拍摄一次,观察他们生活的变化,探寻他们命运的轨迹。

英国版《人生七年》大火以后,美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跟拍。

日本版里面,有一位叫贵子的小女孩,家庭条件最好,父母的教育理念也超前。二三十年以前,她就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每天奔波在各种补习班里,从周一到周日,一天也不休息。

贵子的理想,也很诱人,想当一个明星。

贵子很努力,父母也给了最大的支持,然而,从小到大,她却没有一次考上过理想学校。

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她每次都失败了。

直到21岁,贵子才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做了一名空姐。

她感慨到:终于可以让父母自豪了。

可刚刚工作3年,她的公司就宣布破产了。

贵子的前半生,一直活在深深的挫败感中,父母的全力支持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并没有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

另一个孩子直树的成长轨迹,和贵子完全相反。

直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办公室职员,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7岁的时候,直树是个贪玩的孩子,每天能玩2个小时电子游戏。

14岁的时候,直树也去了补习班,支撑他学习的信念就是:

听说上了大学就可以整天玩了。

在上大学之前,直树没什么理想。21岁读大三时,他开始对“检察官”有了兴趣,有地位,受尊重,是份不错的职业。

可后来直树发现,当检察官考试难度太大,自己也不是太喜欢,于是放弃了。

大学毕业后,直树去了一家咖啡连锁店打工。却意外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职业。

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没几年直树就当上了店长。

他负责的分店,在1000家连锁店里,一直是业绩第一。

在这份工作里,直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他的眼神里,闪着自信的光芒,对未来也信心满满。

显然,父母并没有对他的人生有着决定性影响。但欣慰的是,他还是在不断摸索中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尽最大能力帮孩子铺好路,甚至保全他一世无忧。

可人生道路上,不可控因素太多。孩子未必会按照父母预设的道路走下去,反而会因此丧失了自主的权利。

古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学会放手,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凡,让他自己去经历磨难,说不定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更快找到成功和幸福。

02

鸡娃圈里有个段子:

说孩子刚出生前几年,妈妈的期望值都特别高,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像乔布斯、马云那样去改变世界。

等孩子上了小学,妈妈无奈地发现,他并没有超高的智商,成不了天才。于是就想着,培养成学霸也可以。

后来孩子上了中学,成绩一直不上不下,妈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低:只要能考上不错的大学就知足了。

高考越来越近,孩子越来越吃力,看着大批落榜的学生,妈妈禁不住感叹:

什么成绩不成绩的,孩子只要健健康康,做个普通人就挺好。

培养一个优秀孩子,没那么容易。

据2018年的高考数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985大学,录取率低于5%,而河南、江苏、贵州、山西等省,只有前1%的孩子,才能考进985。也就是说,100个孩子里,只有1个。

即使退而求其次,选择211大学,录取率最高的北京和上海也仅仅接近14%,排名靠后的广西、甘肃、安徽、河南,录取率还不到4%。

真相就是这么残酷,我们身边绝大部分孩子,将来根本考不进名牌大学,甚至有的孩子连大学都考不上。

然而我们身边还是有一些父母,把养孩子当成一种投资。拼尽全力给他提供一切条件,目的就是让孩子出人头地。

父母优秀,孩子必须优秀。父母不优秀,孩子必须给父母争口气,逼着他们变优秀。

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山东青岛一位15岁的小女孩,就遇到了一位这样的妈妈。

这位妈妈是律师,个性要强,事业不错,所以对女儿的要求也很苛刻,不允许她平庸,必须比自己还优秀。

后来这位妈妈离婚了,自己带着孩子过。她对女儿的期望也更高了,必须进年级前五,最好是前三,将来考上清华、北大,或者再出国深造。

女儿渐渐长大,对妈妈的控制越来越不满。然而妈妈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愈发逼迫孩子。

在这种长期的高压下,15岁的孩子失去了理智,悄悄用绳子勒死了相依为命的亲生妈妈。

看过一个讲座,主持人问:作为一个妈妈,你的梦想是什么?

有几位妈妈异口同声说:

希望我的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

主持人接着说:

建议有这样想法的妈妈,自己去考考那些名牌大学试试。你们学过一次,有基础了,复习两年就能考上,何必等孩子呢?

结果那几位妈妈,瞬间退缩了:

我这脑子不行,不是那块料啊……

主持人反问道:

既然我们自己都考不上,为什么要逼孩子呢?

03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

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比较单一,就会痴迷,甚至疯癫。

现在学生压力这么大,在学校老师盯着,回到家家长还要逼着,不崩溃才怪呢!

李玫瑾教授的女儿,也是个学渣,读初中时,数学才考15分。

了解女儿的情况后,李教授没有逼着孩子去努力,而是帮孩子挖掘出了她的音乐爱好,在兴趣上帮她找回了自信。

最终,女儿考进了理想的学校,成了一名音乐老师。

与其逼迫孩子去做他不擅长的事情,不如放手让他发展自己的兴趣,让他找到自己独有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这才是让孩子快乐一生的金钥匙。

所谓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天赋,也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父母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大水漫灌。唯有用爱和尊重去浇灌,他才能健康成长。

的确,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比以往更优越。

但今天的孩子,也是辛苦的,激烈的竞争和盲目的攀比,让他们喘不动气。

一位喜欢音乐的9岁孩子,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字就叫《我只是个孩子》,歌词把当代孩子的压力和苦恼诠释得淋漓尽致。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女,钢琴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

我拿着试卷不敢去签名

因为分数没到老爸的预期

我知道少壮要努力

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让我们做到完全不鸡娃,也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可以督促、引导孩子,千万不要过分逼迫他。

我们的孩子,不止是我们的孩子。他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是个独立、自由的个体。请允许他按照自己的节奏过好这一生。

如果他优秀,我们就多鼓掌,如果他平庸,我们就多鼓励。

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是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无论孩子走得快还是慢,都需要父母温暖的拥抱。

如果你也赞同,记得点亮「在看」~

也可以在评论区跟我聊聊,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你对他的期待有什么变化,等你哦!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谨防钓鱼、诈骗、诱导等行为。
2.第一考试网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到: 13562564#qq.com (#换成@)。

© 2021 第一考试网

京ICP备11047680号-2

联系邮箱:13562564@qq.com 网站名称:第一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