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强国建设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
[摘 要]立足时代之维,只有充分领悟人才培养工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明确教育强国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与功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改革推进、创新驱动、治理协调的基本路径,方能以教育强国建设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
[关键词]教育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教育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关系人才培养的大事。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围绕人的发展问题构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命题。人是现代化的决定性力量,是现代化的主体性因素,是现代化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全面的部署,充分体现了教育与人才两大要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充分明确了教育、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核心与关键是看教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拓展和深入推进,离不开人才支撑,需要教育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能。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内容,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教育来引领人口高质量发展,以教育来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意义
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与目标主体,缺少人这一核心要素,现代化就不会在真正意义上存在,就无法成为反映文明发展进步的标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结构不断完善、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口质量不断提高、人口发展不断均衡的现代化,其核心要义在于培养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高水平人才。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高素质人才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就需要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培养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条鲜明主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资源”,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对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对于人才培养工作再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人才是兴国、富国、强国之根本,人才培养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责任。国家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优质的人才资源提供智力支持,优质的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做到对内有效治理、对外掌握竞争优势的基础保障,要以人才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以人才之兴把准民族振兴之本,筑牢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提供支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源自整个民族创新创造的活力,源自整个民族对于新人培育、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措施力度。一个民族的振兴靠的是人才,人才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确保人才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基牢固、基础扎实、力量不竭的重要源泉,拥有坚实的人才基础,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没有坚实的人才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西方以资本化为主导,在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体系中,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这也直接导致了西方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现代化强国。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己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伟大创造与实践,经过长期探索和创新突破,实现了从单维度现代化到整体性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的跃迁,突出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化,突出强调了对于培养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价值目标与追求。
以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谋求长远发展、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必然选择。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把握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做好选才、育才、用才工作,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催生出了教育服务人的发展和服务社会发展两大基本功能,从服务人的发展层面看,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服务社会发展层面看,教育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拓展和深化,需要教育继续发挥服务人的发展和服务社会发展两大基本功能,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部署和安排,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要坚持根本遵循,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做好中国式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人才,关键抓手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增进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确保科学规范、开放包容、治理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序运行,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教育环境。
教育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有力支撑。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要发展,人才要培养,根本靠教育。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在于拥有世界上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教育实力,从教育层面提升国家综合国力。面对日趋复杂与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教育强国建设要着眼国际合作、发展、竞争大势,要着眼服务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需要,要着眼培育能够争取国际竞争主动的人才资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储备提供根本保障。
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教育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人才培养,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理念引领、制度保障、改革推进、创新驱动、治理协调的基本路径。
理念引领:坚持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指导。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着力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促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制度保障:健全教育强国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是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与一体推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抓好基础教育基点来推动义务教育迈出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步伐,以抓好高等教育龙头来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二是着力完善教育保障条件,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三是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办学,钻研法治治校新思路,探索法治建校新路径,以高质量的法治工作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推进:深化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一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级别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深化跨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形成高水平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推动教育转型升级。二是破解教育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治理效能。三是立足我国教育现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各方评价主体多元参与,对标世界先进教育评价标准。四是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完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速转型。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人员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传道授业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涵养学识、坚定理想、陶冶情操、倾心育才,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保障。
创新驱动:激发教育强国建设的科技活力。一是推进教育数字化,充分发挥教育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与效能,推动教育掌握好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育形态,创新教育模式,健全数字教育评价机制,充分释放教育活力。二是打造教育智慧化平台,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育平台,努力打造网上在线课堂,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灵活的学习条件。三是提高网络育人能力,统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推动构建网络空间育人新场域,强化教师互联网思维应用,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四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教育,动员政府、企业、高校、机构、个人发挥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受教的积极力量,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涵养社会风气,强化文化认同,形成全社会广泛学习的大格局。
治理协调: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谋划。一是把教育当作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二是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相互支持配合,围绕推进现代化建设人才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三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城乡、群体、校际等方面的差距,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四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五是密切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的联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制定教育发展科学规划,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创新贡献研究”(22&ZD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项久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武汉大学)副主任】
原载2023年第12期《中国高等教育》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
猜你喜欢
月内热榜
- 1 女老师穿“紧身衣”,被校长批评后很委屈:教师不能自由穿衣吗?
- 2 2022年广州41所学校高考成绩情况如何?
- 3 广东省最年轻省委常委走红,双非毕业也能身居高位,真是不简单
- 4 202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一般是几月份?
- 5 二十大机构改革,有哪些单位会消失,机关的你有危机感吗
- 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浙江:https://jiaoshi.zjedu.gov.cn/
- 7 3到10岁的脑筋急转弯五篇
- 8 2024绵阳一诊定了,四川首次大考,绵阳外的大部分学校也会参加
- 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广东:https://jiaoshi.gdedu.gov.cn/
- 10 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