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层面如何构建青少年“阅读场”?来看浙江的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青少年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省全面推进青少年阅读教育,从省域层面自上而下构建青少年“阅读场”,在培育阅读生态、引领阅读主线、加强导读工作三个维度着力,为青少年阅读素养的养成提供条件。
一、培育阅读生态,打造书香校园
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是阅读的主阵地,也是开展阅读教育的“第一现场”。一个书香弥漫的校园,能够给学生亲近书籍的机会,将阅读内化为学习生活的自觉。
(一)“硬投入”加快优质读物覆盖。浙江省从2007年启动实施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省级财政按照每生每年5元标准,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以及经济薄弱学校配置必要的图书。采购图书的流程为:公开招标、资质入围—图书展示、专家选样—编制目录、学校选书—技术支撑、专业配送,既符合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且采购的图书质量深受师生欢迎。学校图书馆被列入《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作为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硬性指标,纳入教育现代化监测。
(二)“数字化”推进城乡校际均衡。全省中小学图书馆建馆率从2007年的87.9%上升到2022年的99.84%,生均藏书量从2008年的26.85册提高到2022年的48.07册。为解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藏书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浙江省开启数字化改革,运用理念和技术上的优势,创新“图书上云、智慧流转”模式。以舟山市普陀区为例,区教育局用统一标准给每所学校的藏书内置芯片。只要扫描芯片,该书的来源、所有者等信息就能上传到区里的统一平台。学生登录“智在阅读”App后,选择喜欢的书籍即可借阅。如该书不是学生所在学校的藏书,对方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看到后,会在3天内通过各种途径送达给学生。
(三)“软文化”营造浓郁书香氛围。浙江省将“书香”作为中小学学习空间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导各地各校把校园角落、走廊、楼梯墙面充分利用起来,个性化打造教师书吧、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点、书香板块宣传等阅读模块。浙江省教育报刊总社在全省开展“千百工程”,出资1000万元,用5年时间与100所中小学共建100个校园阅读基地,以此提升学校的阅读软实力。“书香”渐成校园一景,让学生置身于润物无声的学习环境中,为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引领阅读主线,落实立德树人
青少年甄别读物优劣的能力不足,规划阅读的系统性思维不够,这就决定了不能“放羊式”让学生自由阅读,而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领阅读主线。
(一)以育人主题为主线。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省教育厅联合下文,在全省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每年确定一个教育主题,由专家学者配套编写读本,选材与表现形式贴近中小学生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如2013年为配合“最美浙江省人”宣传,主题定为“与美同行”;2014年配合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中心工作,以“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为主线。活动时间按一学期设计,利用课余时间和班队活动组织阅读、开展实践。活动期间组织主题演讲比赛和读书征文活动两项省级赛事。20多年来,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赞许。
(二)以“IP”品牌为主线。青少年学生对“IP”有着强烈的黏性,打造阅读的“IP”,产生聚合效应,能让学生栖息在独属于他们的“文化社区”。浙江省教育报刊总社《小学生时代》杂志打造了“M豆”卡通形象。M豆是一颗种子,是一个虚拟化的人格形象,象征着小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性。读物构想了M豆“一家人”、M豆小镇和M豆世界,演绎M豆“一家人”的故事,M豆在不同的页面和角落出现,全程陪伴小学生阅读。杂志与高校联合制作M豆系列表情包,设计三维动漫形象和动漫视频短片,实现了M豆IP形象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向动态的跨越。M豆目前拥有50多万忠实“粉丝”,100多所阅读合作学校,成为浙江省小学生津津乐道的好伙伴。
(三)以服务学生为主线。阅读在满足青少年学生文化享受和精神追求的同时,也可从他们的现实诉求出发,助其解决成长的烦恼。2014年浙江省启动新高考改革,学生进入高中后就要规划职业方向,选择选考科目。针对这一刚性需求,浙江省教育报刊总社旗下《中学生天地》杂志适时推出“人生规划局”栏目,邀请行业精英以职场导师的身份入驻,解答学生在高考、升学、就业方面的问题。栏目一经推出迅速成为高中生阅读的“爆款”。杂志社在全省高中巡回组织现场见面会,每场交流都有详尽的文字记录,最终结集出版了《人生规划局:关于职业的N种可能》,印发7000余册,成为浙江省高中生生涯规划的首选课外读物。
三、加强导读工作,引领学生阅读
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领与指导,尤其对于低段学生来说,良好的导读启蒙会决定其一生的阅读习惯与品质。必须强调的是,导读不简单等同于上语文课,在课程设置、课堂设计、教学架构、师生互动等方面都要进行精细设计。
(一)导读课程化。浙江省中小学开展的拓展性课程,为导读课程化提供了先决条件。学校量身定制适合学生的阅读课,提供校本化、地方化的阅读素材,安排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开展导读活动。由于拓展性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师可以获悉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学情信息,适时调整、优化课程,打磨导读精品,形成学校特色。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下,浙江省中小学也在纷纷试水阅读课程的数字化,录制教师导读微课,建立校本级、地区级资源库,学生随时随地可在电脑端、移动端学读经典。
(二)导读项目化。浙江省教育报刊总社开展的“千百工程”是浙江省导读工作的标杆。其价值内核是以导读项目化促进导读校本化。工程每年邀请省内的语文名师、阅读专家走进阅读基地,为师生答疑解惑。学校以此为契机,成立阅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导读机制,实现“导读有人做,课时有保障”。总社深度挖掘各地各校经验,在旗下报刊平台推出导读专版、专辑、专著,每年开展全省中小学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导读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导读员评选活动,营造“赶学比超”的校园导读氛围。
四、思考与建议
构建青少年学生“阅读场”非一日之功,也不能仅凭中小学的一己之力。从省域层面出发,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维度加快相关的政策研究和改革步伐。
一是评价端。一些学校、家长对阅读尚不重视的原因在于“与考试无关”。所以,必须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激励作用,探索将青少年阅读的质量与成效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文明校园创建、教育现代化评估等范畴,建立健全学生阅读能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二是家庭端。青少年学生阅读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与支持。各地各校要建好家长学校等平台,教育引导家长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促成亲子阅读常态化、科学化。鼓励各地评选表彰书香学生、书香家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社会端。社会阅读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要大力开展“全民阅读”,用全民阅读引导“全校阅读”。推动资源融合,将公共图书馆优质阅读资源引入学校,实现区域图书资源高效循环。邀请社会上的名人名家进校园,开展系列读书讲座,分享阅读智慧。
(陈宁一 蒋亦丰 作者单位均系浙江省教育报刊总社)
《人民教育》2023年第10期,原题为《构建青少年“阅读场”的省域探索》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
猜你喜欢
月内热榜
- 1 女老师穿“紧身衣”,被校长批评后很委屈:教师不能自由穿衣吗?
- 2 2022年广州41所学校高考成绩情况如何?
- 3 广东省最年轻省委常委走红,双非毕业也能身居高位,真是不简单
- 4 202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一般是几月份?
- 5 二十大机构改革,有哪些单位会消失,机关的你有危机感吗
- 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浙江:https://jiaoshi.zjedu.gov.cn/
- 7 3到10岁的脑筋急转弯五篇
- 8 2024绵阳一诊定了,四川首次大考,绵阳外的大部分学校也会参加
- 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广东:https://jiaoshi.gdedu.gov.cn/
- 10 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