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名篇被家长吐槽“毒教材”,网友怼了个底朝天,活该
叶圣陶名篇被家长吐槽“毒教材”,网友怼了个底朝天,活该
\\n
小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童诗,内容浅显,朗朗上口,可能是好几代人都耳熟能详的名篇。
近日一位家长却吐槽此文,说文中有一句话写得不合理,属于“毒教材”,结果被网友们驳了个底朝天。
家长觉得“闪闪的星星”不能搭配“蓝蓝的天”,认为这不符合基本常识,还艾特了司马南和一堆官方账号。其意思是“闪闪的星星”说的是晚上,而“蓝蓝的天”写的是白天,这两个景象不可能发生在同一时间。
我们来看一看原文。
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说的是月亮的形状像一只小船,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小船,很形象,也很可爱,似乎月亮触手可及。
第二句“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里并不是说船是两头尖的,“船儿”就是月亮,新月就是两头尖的。
第三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就是一种想象或者渴望,充满了童趣,多有意思。
最后一句“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就是“我”坐在月亮里看到的景象,“我”看到了星星在闪烁,看到了天空是湛蓝的,意境很美,很有画面感。这句话本来就是想象的,没什么合理不合理的,如果改成“闪闪的星星灰蒙蒙的天”,全文内容和意境就不和谐了。
网友们反驳的理由真是丰富多彩,长见识了。
有说与地域有关的。“那是你真没见过,夜晚的天空不是黑乎乎的,是墨蓝的,有时间来内蒙到牧场晚上看看,还是星光闪烁,天空墨蓝”。“不用去那么远,现在农村就还是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特别好看,很浪漫”。
也有说与时间和自然现象有关的。有时出太阳也会下雨,有时日出三竿还能看到月亮,有时虽然是晚上但是天空很亮爽,有时天空很蓝,但是就是有星星,这也是常识。
还可能与工业化进程有关。“以前工业不发达的时候,晚上星星真的和蓝蓝天一起,小时候的夏天,晚上都躺在门外凉板上纳凉,我们小孩就数天上的星星,星星多的时候,天空真是蓝蓝的,那时小溪也清澈见底,还能见到小鱼在脚边游来游去”,“我奔五的人了,这是小时候的课文,那个时候天空是蓝的,河里的水是清的,可以喝的”。
还与观看的位置有关:“人家坐在月亮上呢,你在地上,怎么知道他看见的不是蓝蓝的天空?”这个反驳有点像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突然想起了王安石与苏轼的一段故事。那时,王安石要写一首咏菊诗,写了两句之后就见客去了,这两句就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刚好苏轼来拜访王安石,就看见了这两句诗,他觉得诗句不符常识,因为他认为菊花枯萎后不会掉落花瓣,“满地金”的景象不真实,于是他自作主张续写了后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住处的后园刚刚有菊花。到了秋天,菊花都开了。后来有一天,苏轼发现后园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来自己错了,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人啊,有时就是被自己的见识局限到了,就常常怀疑这质疑那的,还对别人指手画脚。
这位家长在网上这样一惊一乍,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认知有限,看不懂课文是以孩子的视角写的,也不知道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想表达的意思,也确实没见过自然景象;二是他什么都懂,但偏偏要挑错,然后以此来博取流量,或者通过怼天怼地来发泄自己的什么情绪。
如果是前者,他可以谦虚请教别人;要是是后者,那就可恨了,质疑这么好的课文,还说是毒教材,很难说没有任何居心。
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特别好的文章,我们怀着欣赏的心情去阅读就好了。当然,如果真的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不必开口闭口“毒教材”。
大家觉得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n
小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童诗,内容浅显,朗朗上口,可能是好几代人都耳熟能详的名篇。
近日一位家长却吐槽此文,说文中有一句话写得不合理,属于“毒教材”,结果被网友们驳了个底朝天。
家长觉得“闪闪的星星”不能搭配“蓝蓝的天”,认为这不符合基本常识,还艾特了司马南和一堆官方账号。其意思是“闪闪的星星”说的是晚上,而“蓝蓝的天”写的是白天,这两个景象不可能发生在同一时间。
我们来看一看原文。
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说的是月亮的形状像一只小船,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小船,很形象,也很可爱,似乎月亮触手可及。
第二句“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里并不是说船是两头尖的,“船儿”就是月亮,新月就是两头尖的。
第三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就是一种想象或者渴望,充满了童趣,多有意思。
最后一句“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就是“我”坐在月亮里看到的景象,“我”看到了星星在闪烁,看到了天空是湛蓝的,意境很美,很有画面感。这句话本来就是想象的,没什么合理不合理的,如果改成“闪闪的星星灰蒙蒙的天”,全文内容和意境就不和谐了。
网友们反驳的理由真是丰富多彩,长见识了。
有说与地域有关的。“那是你真没见过,夜晚的天空不是黑乎乎的,是墨蓝的,有时间来内蒙到牧场晚上看看,还是星光闪烁,天空墨蓝”。“不用去那么远,现在农村就还是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特别好看,很浪漫”。
也有说与时间和自然现象有关的。有时出太阳也会下雨,有时日出三竿还能看到月亮,有时虽然是晚上但是天空很亮爽,有时天空很蓝,但是就是有星星,这也是常识。
还可能与工业化进程有关。“以前工业不发达的时候,晚上星星真的和蓝蓝天一起,小时候的夏天,晚上都躺在门外凉板上纳凉,我们小孩就数天上的星星,星星多的时候,天空真是蓝蓝的,那时小溪也清澈见底,还能见到小鱼在脚边游来游去”,“我奔五的人了,这是小时候的课文,那个时候天空是蓝的,河里的水是清的,可以喝的”。
还与观看的位置有关:“人家坐在月亮上呢,你在地上,怎么知道他看见的不是蓝蓝的天空?”这个反驳有点像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突然想起了王安石与苏轼的一段故事。那时,王安石要写一首咏菊诗,写了两句之后就见客去了,这两句就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刚好苏轼来拜访王安石,就看见了这两句诗,他觉得诗句不符常识,因为他认为菊花枯萎后不会掉落花瓣,“满地金”的景象不真实,于是他自作主张续写了后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住处的后园刚刚有菊花。到了秋天,菊花都开了。后来有一天,苏轼发现后园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来自己错了,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人啊,有时就是被自己的见识局限到了,就常常怀疑这质疑那的,还对别人指手画脚。
这位家长在网上这样一惊一乍,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认知有限,看不懂课文是以孩子的视角写的,也不知道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想表达的意思,也确实没见过自然景象;二是他什么都懂,但偏偏要挑错,然后以此来博取流量,或者通过怼天怼地来发泄自己的什么情绪。
如果是前者,他可以谦虚请教别人;要是是后者,那就可恨了,质疑这么好的课文,还说是毒教材,很难说没有任何居心。
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特别好的文章,我们怀着欣赏的心情去阅读就好了。当然,如果真的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不必开口闭口“毒教材”。
大家觉得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n
*本文作者,由_合作伙伴_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_处理。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
猜你喜欢
月内热榜
- 1 女老师穿“紧身衣”,被校长批评后很委屈:教师不能自由穿衣吗?
- 2 2022年广州41所学校高考成绩情况如何?
- 3 广东省最年轻省委常委走红,双非毕业也能身居高位,真是不简单
- 4 202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一般是几月份?
- 5 二十大机构改革,有哪些单位会消失,机关的你有危机感吗
- 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浙江:https://jiaoshi.zjedu.gov.cn/
- 7 3到10岁的脑筋急转弯五篇
- 8 2024绵阳一诊定了,四川首次大考,绵阳外的大部分学校也会参加
- 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广东:https://jiaoshi.gdedu.gov.cn/
- 10 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