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养育孩子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那么上策是什么
\\n
但凡当过家长的都知道,养育孩子并不简单,更不容易。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但在很多时候,孩子并不完全会按照我们所期待的模式成长,甚至会偏离我们的预期目标和方向,这时时就需要我们去纠偏。
无数实践证明,单纯地给孩子说教、发脾气,通常都不是最佳纠偏策略,常常会让我们的教育陷入困境。不少家长感慨:讲道理不管用,发脾气更是火上浇油。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呢?或者说,什么才是养育孩子的上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01 为什么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
这里所提到的说教,本质上就是给孩子讲大道理,这是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最常用的方式,甚至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的举动。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面对来自父母和长辈说的大道理,或许能有所触动。
然而,当我们把这种做法移植到孩子身上时,就不一定管用了,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是因为,对孩子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大人是不同的。他们往往无法完全理解和接纳那些复杂的大道理。
当我们试图用一些自认为管用的大道理来说服孩子时,孩子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如果说教次数多了,还会引发他们的反感和排斥。
单纯的说教无法真正触动孩子的内心,大部分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已形成了“说教是下策”的共识。
至于对孩子发脾气,尤其是不问缘由的、轻率的发脾气更是下下策,称之为家庭教育“雷区”也不为过。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而情绪失控,进而对孩子大发脾气。
很显然,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使孩子真正领悟和反思问题的本质,更别提改正自己的行为了。
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不安,丧失安全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而且,频繁地发脾气还会破坏亲子关系,使孩子对家长产生恐惧和疏离感。
孩子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需要我们用爱和耐心来慢慢打磨,而不是用暴力和愤怒。
教育实践证明,无论是说教(讲大道理)还是发脾气,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02 教育孩子的上策是理解、引导和共情
那么,教育孩子的上策到底是什么呢?
我用六个字来总结:
理解、引导和共情。
这是一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爱护孩子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以孩子为中心,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追求幸福为导向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需要家长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用心去坚持的教育方式。
相信用好这“
理解、引导和共情
”这六个字,我们在养育孩子方面能更加从容。
1.理解
所谓理解,是指我们遇到问题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这意味着,孩子在人格上和大人是平等的。我们需要尊重孩子,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并接纳他们的不完美。
2.引导
所谓引导,是指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我们替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孩子发现自我、主动学习、自我成长,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
一个具备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无疑就能更好地去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3.共情
所谓共情,是指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世界。
共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当我们用共情的心去对待孩子时,他们就能感觉到被理解,被关心,从而更愿意接纳我们的建议和帮助。
03 家长如何实施“理解、引导和共情”
那么,我们家长又该如何实施这个上策呢?我想,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是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高质量陪伴”。很多家长可能忙于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但无论如何,都要挤出一点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共度成长时光,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二是家长要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
有效的沟通能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引导他们成长。
但不是和孩子随便聊聊天就是沟通,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至少包括倾听孩子的话、报之以同理心,以及用积极、坦诚的方式向孩子表达需求和期望。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倾听并不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而是要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专注和理解。
三是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
养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对孩子成长有足够的耐心,当然也少不了家长在正确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坚持,而不是半途而废。
四是家长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为他们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这种支持性环境能帮助孩子积极地面对生活,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具体来说,家长可从以下这六个方面去建立支持性的环境。
1.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家长需要理解并尊重这一点,尽量避免对他们的过度干预和控制。
2.提供积极的反馈: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应当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表扬,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鼓励孩子做决定:
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性决策,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决策能力和责任感。例如,让他们参与计划家庭旅行或者决定周末晚餐的菜单等。
4.建立开放的沟通环境: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无论这些想法是否与家长的观点一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并且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
5.在困难面前给孩子出展示坚韧和恒心:
家长在面对困难时能展示出坚韧和恒心,这其实是在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孩子可以从中学到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正确态度和方式。
6.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新事物:
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裹足不前。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新事物,即使面临失败,孩子也能从失败中学到如何应对挫折,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结语
养育孩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这种艺术和科学将通过对孩子的理解、引导和共情展现出来。
让我们一道以“理解、引导和共情”为上策,去陪伴孩子的成长,去见证他们的进步。因为,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n
但凡当过家长的都知道,养育孩子并不简单,更不容易。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能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但在很多时候,孩子并不完全会按照我们所期待的模式成长,甚至会偏离我们的预期目标和方向,这时时就需要我们去纠偏。
无数实践证明,单纯地给孩子说教、发脾气,通常都不是最佳纠偏策略,常常会让我们的教育陷入困境。不少家长感慨:讲道理不管用,发脾气更是火上浇油。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呢?或者说,什么才是养育孩子的上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01 为什么说教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
这里所提到的说教,本质上就是给孩子讲大道理,这是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最常用的方式,甚至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的举动。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面对来自父母和长辈说的大道理,或许能有所触动。
然而,当我们把这种做法移植到孩子身上时,就不一定管用了,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是因为,对孩子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大人是不同的。他们往往无法完全理解和接纳那些复杂的大道理。
当我们试图用一些自认为管用的大道理来说服孩子时,孩子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如果说教次数多了,还会引发他们的反感和排斥。
单纯的说教无法真正触动孩子的内心,大部分教育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已形成了“说教是下策”的共识。
至于对孩子发脾气,尤其是不问缘由的、轻率的发脾气更是下下策,称之为家庭教育“雷区”也不为过。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而情绪失控,进而对孩子大发脾气。
很显然,这种教育方式并不能使孩子真正领悟和反思问题的本质,更别提改正自己的行为了。
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不安,丧失安全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而且,频繁地发脾气还会破坏亲子关系,使孩子对家长产生恐惧和疏离感。
孩子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需要我们用爱和耐心来慢慢打磨,而不是用暴力和愤怒。
教育实践证明,无论是说教(讲大道理)还是发脾气,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02 教育孩子的上策是理解、引导和共情
那么,教育孩子的上策到底是什么呢?
我用六个字来总结:
理解、引导和共情。
这是一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爱护孩子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以孩子为中心,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追求幸福为导向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需要家长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用心去坚持的教育方式。
相信用好这“
理解、引导和共情
”这六个字,我们在养育孩子方面能更加从容。
1.理解
所谓理解,是指我们遇到问题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同样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
这意味着,孩子在人格上和大人是平等的。我们需要尊重孩子,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并接纳他们的不完美。
2.引导
所谓引导,是指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我们替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孩子发现自我、主动学习、自我成长,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
一个具备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无疑就能更好地去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3.共情
所谓共情,是指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世界。
共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当我们用共情的心去对待孩子时,他们就能感觉到被理解,被关心,从而更愿意接纳我们的建议和帮助。
03 家长如何实施“理解、引导和共情”
那么,我们家长又该如何实施这个上策呢?我想,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是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高质量陪伴”。很多家长可能忙于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有限,但无论如何,都要挤出一点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共度成长时光,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二是家长要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
有效的沟通能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更有效地引导他们成长。
但不是和孩子随便聊聊天就是沟通,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至少包括倾听孩子的话、报之以同理心,以及用积极、坦诚的方式向孩子表达需求和期望。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倾听并不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而是要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专注和理解。
三是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
养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对孩子成长有足够的耐心,当然也少不了家长在正确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坚持,而不是半途而废。
四是家长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为他们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这种支持性环境能帮助孩子积极地面对生活,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具体来说,家长可从以下这六个方面去建立支持性的环境。
1.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家长需要理解并尊重这一点,尽量避免对他们的过度干预和控制。
2.提供积极的反馈: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应当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表扬,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鼓励孩子做决定:
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性决策,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决策能力和责任感。例如,让他们参与计划家庭旅行或者决定周末晚餐的菜单等。
4.建立开放的沟通环境: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无论这些想法是否与家长的观点一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并且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
5.在困难面前给孩子出展示坚韧和恒心:
家长在面对困难时能展示出坚韧和恒心,这其实是在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孩子可以从中学到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正确态度和方式。
6.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新事物:
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裹足不前。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新事物,即使面临失败,孩子也能从失败中学到如何应对挫折,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结语
养育孩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这种艺术和科学将通过对孩子的理解、引导和共情展现出来。
让我们一道以“理解、引导和共情”为上策,去陪伴孩子的成长,去见证他们的进步。因为,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n
*本文作者,由_合作伙伴_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_处理。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
猜你喜欢
月内热榜
- 1 女老师穿“紧身衣”,被校长批评后很委屈:教师不能自由穿衣吗?
- 2 2022年广州41所学校高考成绩情况如何?
- 3 广东省最年轻省委常委走红,双非毕业也能身居高位,真是不简单
- 4 202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一般是几月份?
- 5 二十大机构改革,有哪些单位会消失,机关的你有危机感吗
- 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浙江:https://jiaoshi.zjedu.gov.cn/
- 7 3到10岁的脑筋急转弯五篇
- 8 2024绵阳一诊定了,四川首次大考,绵阳外的大部分学校也会参加
- 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广东:https://jiaoshi.gdedu.gov.cn/
- 10 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