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论说高中地理命题的十宗罪(不是针对高考)),高考地理中的九大考点!
【高考地理】论说高中地理命题的十宗罪(不是针对高考)),高考地理中的九大考点!
\\n
论说高中地理命题
的十宗罪
(不是针对高考)
命题现状
近年来,各地各类测试对原创题占比的要求增加,甚至要求全部题目均原创,因此原创试题层出不穷,并在教辅网站与书籍中广泛传播,为全国师生所选用。题目命制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并在众多命题者的互相借鉴中加强,导致试题的质量参差不齐,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困扰。这些存在问题的试题并未起到锻炼学生、评价学习效果的作用,做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反而让师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将地理称为“玄学”,甚至影响学生对选考科目的决定。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命题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文是在作者头脑一热下写就,列举当今地理命题“十宗罪”,言辞若有过激或不当之处,还望理解与指正。
一、不考地理
试题缺乏地理特色,更像是数学、语文或心理学的考题,考学生会不会算数、能不能读懂又臭又长的题目、会不会开公司、能不能猜对出题人的意图,就是不考地理!考察内容出现偏离,试题缺乏地理特色,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的人也可以作答。
有部分命题人想要体现学科融合的思想,但却喧宾夺主,考察内容重点在其他学科,地理的光辉反而被掩盖了!地理学科的没落,他们负很大责任!
二、偏离本心
不考地理学科重点知识、骨干知识,净考那犄角旮旯的边角料知识,咋的,显得自己厉害,就你能呗?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
转载
地理题要考地理,身为学科专业命题者,不能亲自将学科的独特地位埋没!
三、难度失衡
试题难度过高,以显示出题人自己厉害,这年头,出个简单题会让别人看不起咋的?不搞个高大上的理论和数据,就显示不出自己能耐呗?
用学术论文、高大上的学术概念与理论,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题干表述的不知所云,图表复杂到看一眼就头疼,一位博士或硕士花费几年的研究项目,想让高中生几分钟就分析出来,这样的题并不能体现命题人的水平,反倒让人想骂娘。
四、无病呻吟
试题内容空洞,设问敷衍了事,选项滥竽充数毫无依据,缺乏做题和分析的价值和实际意义,为了提问而提问,于丰富知识无功,对实践应用无益,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题做着有什么意义?考了个寂寞,为了出题而出题,无聊透顶,浪费生命!
五、故弄玄虚
典型的有话不好好说,让学生猜谜,拐弯抹角就是暗示,不明明白白的说,为了难而难,气死个人。部分试题过于抽象,缺乏背景铺垫,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
有的时候真想把出题人抓过来问问,这种题你自己能解释通吗???
六、盲目求新
过于追求新颖特色,与常规知识脱节,出题人想咋整咋整,考察一个从未见过、莫名其妙的思考方法,甚至在未有定论之时由命题人自己分析,漏洞百出,主观判断太强,或者考察一个从未见过的思维方法,学生摸不着头脑,认为地理是“玄学”,失去学习信心兴趣和选择意愿。
七、概念混淆
众多试题喜好采用新情境与新概念,但题目对于学生陌生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必须要加以充分的说明。试题缺乏背景材料,影响学生理解和分析,高中学生接触到的世界仅是小小一角,知识储备有限。题目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尤其是新概念,不加解读,界定不清,甚至题目自己都产生混淆的问题,前后不一致,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如“内部交易成本”、“投资风险”、“生态压力指数”等。这么出,不是故意为难学生吗?
八、理解偏差
命题人个人色彩太重,试题风格过于个性化,缺乏客观性。试题中的语义不明确或模糊,导致不同的人可能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误解。
命题人因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命题,先入为主认为试题理解与分析的路径是理所当然,而其他人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误解为其他意思。
但凡找找别的人来做一下,都能发现有歧义吧!
九、文字游戏
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持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而学生总是在审题上出问题。可这真的是学生的问题吗?
诚然,获取与提炼信息也是种能力,但是试题中放置误导性信息、抠字眼,甚至故意设置文字陷阱让学生答错,玩文字游戏、模糊的定义、微小的语义差异,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困惑或误解,影响答题的准确性。这是故意难为学生,太坏了!
十、评价僵化
对于某些试题的答案,标准过于严格或单一,无法容忍学生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
单选题,安排两个极其相似的选项,极具迷惑性,做题全凭运气,逼学生在做题和作弊之间选择了作法!
综合题也是,做题的是生活中的、社会里的形形色色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看法也有差异,而命题者给的答案思路和方向并不全面。
出题人自己的思维受限,最后让学生来买单!
当然,我自己出的题也不一定好,出题的确很难,但希望起码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及时止损!
如果您赞同我的想法,
那就从自己做起,提高原创题质量,
敢于质疑,敢于告诉学生“这题出得不好!”
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南北纬 60°的 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 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
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 );平分赤道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 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 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 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 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 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 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 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 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 南(北)极点。
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 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 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 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 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 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 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 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 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 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 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 ,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 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 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 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 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九、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 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发生,不论 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
文中水印
等,在此
一并致谢
!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
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n
论说高中地理命题
的十宗罪
(不是针对高考)
命题现状
近年来,各地各类测试对原创题占比的要求增加,甚至要求全部题目均原创,因此原创试题层出不穷,并在教辅网站与书籍中广泛传播,为全国师生所选用。题目命制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并在众多命题者的互相借鉴中加强,导致试题的质量参差不齐,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困扰。这些存在问题的试题并未起到锻炼学生、评价学习效果的作用,做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反而让师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导致学习信心的丧失,将地理称为“玄学”,甚至影响学生对选考科目的决定。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命题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文是在作者头脑一热下写就,列举当今地理命题“十宗罪”,言辞若有过激或不当之处,还望理解与指正。
一、不考地理
试题缺乏地理特色,更像是数学、语文或心理学的考题,考学生会不会算数、能不能读懂又臭又长的题目、会不会开公司、能不能猜对出题人的意图,就是不考地理!考察内容出现偏离,试题缺乏地理特色,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的人也可以作答。
有部分命题人想要体现学科融合的思想,但却喧宾夺主,考察内容重点在其他学科,地理的光辉反而被掩盖了!地理学科的没落,他们负很大责任!
二、偏离本心
不考地理学科重点知识、骨干知识,净考那犄角旮旯的边角料知识,咋的,显得自己厉害,就你能呗?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
转载
地理题要考地理,身为学科专业命题者,不能亲自将学科的独特地位埋没!
三、难度失衡
试题难度过高,以显示出题人自己厉害,这年头,出个简单题会让别人看不起咋的?不搞个高大上的理论和数据,就显示不出自己能耐呗?
用学术论文、高大上的学术概念与理论,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题干表述的不知所云,图表复杂到看一眼就头疼,一位博士或硕士花费几年的研究项目,想让高中生几分钟就分析出来,这样的题并不能体现命题人的水平,反倒让人想骂娘。
四、无病呻吟
试题内容空洞,设问敷衍了事,选项滥竽充数毫无依据,缺乏做题和分析的价值和实际意义,为了提问而提问,于丰富知识无功,对实践应用无益,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题做着有什么意义?考了个寂寞,为了出题而出题,无聊透顶,浪费生命!
五、故弄玄虚
典型的有话不好好说,让学生猜谜,拐弯抹角就是暗示,不明明白白的说,为了难而难,气死个人。部分试题过于抽象,缺乏背景铺垫,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联系。
有的时候真想把出题人抓过来问问,这种题你自己能解释通吗???
六、盲目求新
过于追求新颖特色,与常规知识脱节,出题人想咋整咋整,考察一个从未见过、莫名其妙的思考方法,甚至在未有定论之时由命题人自己分析,漏洞百出,主观判断太强,或者考察一个从未见过的思维方法,学生摸不着头脑,认为地理是“玄学”,失去学习信心兴趣和选择意愿。
七、概念混淆
众多试题喜好采用新情境与新概念,但题目对于学生陌生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必须要加以充分的说明。试题缺乏背景材料,影响学生理解和分析,高中学生接触到的世界仅是小小一角,知识储备有限。题目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尤其是新概念,不加解读,界定不清,甚至题目自己都产生混淆的问题,前后不一致,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如“内部交易成本”、“投资风险”、“生态压力指数”等。这么出,不是故意为难学生吗?
八、理解偏差
命题人个人色彩太重,试题风格过于个性化,缺乏客观性。试题中的语义不明确或模糊,导致不同的人可能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从而产生误解。
命题人因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命题,先入为主认为试题理解与分析的路径是理所当然,而其他人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误解为其他意思。
但凡找找别的人来做一下,都能发现有歧义吧!
九、文字游戏
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持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而学生总是在审题上出问题。可这真的是学生的问题吗?
诚然,获取与提炼信息也是种能力,但是试题中放置误导性信息、抠字眼,甚至故意设置文字陷阱让学生答错,玩文字游戏、模糊的定义、微小的语义差异,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困惑或误解,影响答题的准确性。这是故意难为学生,太坏了!
十、评价僵化
对于某些试题的答案,标准过于严格或单一,无法容忍学生的多样化和创新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空间。
单选题,安排两个极其相似的选项,极具迷惑性,做题全凭运气,逼学生在做题和作弊之间选择了作法!
综合题也是,做题的是生活中的、社会里的形形色色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看法也有差异,而命题者给的答案思路和方向并不全面。
出题人自己的思维受限,最后让学生来买单!
当然,我自己出的题也不一定好,出题的确很难,但希望起码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远,及时止损!
如果您赞同我的想法,
那就从自己做起,提高原创题质量,
敢于质疑,敢于告诉学生“这题出得不好!”
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南北纬 60°的 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 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
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 );平分赤道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 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 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 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 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 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 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 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 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 南(北)极点。
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 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 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 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 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 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 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 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 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 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 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 ,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 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 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 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 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九、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有联系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 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发生,不论 在哪里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5)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
文中水印
等,在此
一并致谢
!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
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n
*本文作者,由_合作伙伴_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_处理。
相关领域的投资人
猜你喜欢
月内热榜
- 1 女老师穿“紧身衣”,被校长批评后很委屈:教师不能自由穿衣吗?
- 2 2022年广州41所学校高考成绩情况如何?
- 3 广东省最年轻省委常委走红,双非毕业也能身居高位,真是不简单
- 4 202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一般是几月份?
- 5 二十大机构改革,有哪些单位会消失,机关的你有危机感吗
- 6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浙江:https://jiaoshi.zjedu.gov.cn/
- 7 3到10岁的脑筋急转弯五篇
- 8 2024绵阳一诊定了,四川首次大考,绵阳外的大部分学校也会参加
- 9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登录入口广东:https://jiaoshi.gdedu.gov.cn/
- 10 实心球运动会加油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