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高三春节作文800字(精选10篇)


  春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最被普遍接受的是春节有禹舜时期兴起的。相传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这便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被称为春节。

  春节时,除旧迎新,自然是一大重要的事情。每到腊月二十三时,人们就开始除旧迎新、扫地、准备一些新的器具等。

  合家团圆,这也是春节的几大主题之一。除夕夜,全家欢聚一堂,享用美味的年夜饭,一家人有说有笑,气氛轻松愉快,一边看春晚。饭后,长辈们给孩子分发压岁钱,孩子们则高兴极了,一家人围坐着。边聊边守岁。当时钟敲响十二点钟整时,鞭炮轰鸣,气氛更是达到了高点。

  接下来的,便是贴春联和拜年。

  初一大早,大人们便早早起了床。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春联,春联内容不尽相同,却都表达出一样的情感:对新一年的憧憬和期盼。有些人家还会贴“倒福”。或许你听了十分奇怪,“为什么是倒福呢?不该正贴吗?”其实,这“倒福”象征了“福到了”不是更生动,更具有幸福的气息吗?

  贴完了春联,小孩们也开始恭恭敬敬地祝福长辈们新年快乐,拿到长辈的红包,还不忘道上一句谢谢。接着便赶忙上路拜访别人。一路上,高高兴兴地边说边笑。路上一片繁荣的景象:不时响起鞭炮声,熟人相见停下打个招呼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边上小贩也叫卖个不停,人们的衣服也是崭新的。

  春节样式繁多的美味食物也是十分受欢迎。主食类的饺子、春卷,小吃类的年糕,汤点类的汤圆,以及其他许多食品,都被各类人群所青睐。尤其是饺子,更是成了那春节的代表性食品,下到锅中,晶莹剔透,活像一只只小船,捞出来装盘,热气腾腾,一股香气扑面而来,尝起来也是美味极了。

  春节,源远流长,是我们永不会忘记的传统民族节日;它的特点,我们也会铭记在心。


  听外婆说,杀年猪前一天就不再给猪喂食了,不然内脏就不好清理。到了杀猪那天,邻居或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就会主动来帮忙。他们将猪压在专门的板凳上(倘若家里没有这样的板凳,有些人家会把门卸下来充当杀猪板)。主人家会用一块湿布把猪的四蹄擦干净,称作“洗脚”。因为据说这样,可以让猪好投胎,家中喂养的其他猪也不会因此而得病。更有趣的是,杀猪匠操刀之前,一定会大声念叨:“猪娃猪娃你莫怪,你本是人们的一碗菜。今年去了明年来,畜牲快快去投胎。”可见乐观的四川人在过年杀猪时也不忘幽默一把。

  猪杀好后,主人就会热情地邀请大家吃一顿血旺子。听这个名字,也知道一定预示着年年兴旺。请完客,便开始分割猪肉,做香肠腊肉了。

  香肠腊肉的香味在风中弥漫,他们一天天的“缩水”,等他们完全风干,也就意味着除夕来了。这天晚上,全家团圆,饭桌上必定少不了香肠腊肉的身影。全家人的欢声笑语伴着鞭炮热闹的声音,着实美妙。孩子们拿着长辈给的红包,一个个笑开了花。

  正月初一,四川人的饭桌上是不会出现米饭的。因为“饭”与“犯”同音,听起来大不吉利。早饭是象征着团圆的汤圆,中饭则是象征着长寿的面条。

  正月初二,大家大多会回娘家,小孩子穿着新衣放擦炮,大人们则围聚在一起摆起了龙门阵。最热闹的莫过于傍晚,街上舞狮、舞龙的,玩彩莲船的,踩高跷的……孩子们一路跟在后面,又唱又跳,好不热闹。大家最喜欢看的,还是逗狮灯的“笑和尚”。扮演“笑和尚”的人头戴一个面具:弯弯的黑眉毛,红红的大脸蛋,咧开的大嘴巴,看起来十分喜庆。他的手上拿着一根拂尘,仿佛扫掉了人们所有的不愉快。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开心不已。

  日子就在欢笑声中不知不觉到了十五,也就是元宵了。四川的元宵灯会是很有名的,每一个灯会的场所都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如身处人海中一样。灯的数量数以千计,种类更是数不胜数:十二生肖灯,各类神仙灯,五颜六色的花卉灯,巨大的城堡灯,西方的巨龙灯……这些灯火炽而美丽,让人感觉十分耀眼。人们在这仙境一般的灯海中漫步,何尝不美好快乐呢?

  过了十五,四川的年味就淡了,但就像丰子恺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万般滋味,都是生活。”每一种滋味都值得细细品尝。四川的年,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甚至是将来,无论时光怎么流转,城市如何变迁,热闹还是永存的。


  我们率先踏入了“珠市口”车站。“珠市口”这个名字说明古时候这里是珠宝商铺的聚集地。北京以这种方式命名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灯市口、鱼市口、菜市口、煤市口等。走进候车站厅,一眼就看到了一种特殊的壁画,用金属丝编织再现的珠市口老景象――街头的牌楼、一家家老字号店铺、来往的行人,甚至还有立体的屋檐,上面的斗拱也清晰可见。屋檐下,一位“老爷爷”正举着各种各样的冰糖葫芦,穿行于人群当中,我仿佛都能听见那清脆的叫卖声。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永定门外”,我最喜欢这一站的纪念印章。印章的图案由“永定门外”四个字组成。“永定”二字一左一右,组成城楼。“门”字在下,稍扁一些,拖住上面的“城楼”。作为城门。“外”字从中间分开,“夕”和“卜”分别放在“城门”两侧,作为城墙。四个字拼成了永定门的样子,别出心裁。

  一路向南,我们又来到了“火箭万源”站,这一站的名字与众不同,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万源村两个地名组合而成的,而碰巧这座研究院正是我国火箭技术的发源地。这个名字可谓“一语双关”呢!为了体现火箭的主题,这个车站的大厅屋顶还用蓝色和白色的马赛克拼出了八大行星的运行图,抬头望去,星光点点,让我对外太空充满了想象。

  最后一站是“五福堂”。站名中的“五福”一词出自《书经》,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而后来出现的“五福生肖”指的是十二生肖中的鼠、虎、龙、羊、猪。

  大年初一,我们坐在地铁上穿梭于北京的地下中轴线。爸爸还告诉我,他刚来北漂的时候,北京的地铁只有二号线和一号线,而且一号线当时只能从苹果园运行到西单。如今北京的地铁已经四通八达,成为见证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坐标。


  大年初一一早,爸爸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晗宝,虽然今年我们不回老家了,但是我有办法穿越回去,走起吧。”说完,在我的一脸疑惑中他从背后拿出一本书名叫《永康地方志》。“来来来,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啦。”爸爸翻开书,“清渭街”三个字跳入我的眼帘,带着浓浓的好奇心,我开始了春节“回家”之旅。

  清渭街,是永康保存最完整的老街。它地处两条河流交汇之处,春汛来时,溪水一清一浊,渭者,浊也。村庄以老街为轴排列,故名清渭街。

  清渭街集市形成于明代,至今仍保留着清末民初建筑的风格:木板门、石板路。老街有各种店铺400余家,如中药店、打铁店、弹棉絮店、灯笼店、糕点店等。其中最有名的一家药店是“应树德堂”药店,是永康历史最悠久的药店。据记载,应树德堂始办于明朝,有500年历史。相传,清渭街应氏第一代祖先-应毕在清渭街开设中药店,以乐善好施闻名。应毕救助了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小鹿,小鹿在他儿媳难产之际衔草报恩,使她顺利生产。应毕将剩下的“仙草”扔入应店水井中,用此井水煎药,对医治妇科病特别灵验,因此药店声名远扬。后人遂称该井为“仙水井”。凡来应树德堂药店求医问药者,不论路途多远,都要背茶筒、水壶到此井勺一些井水回去煎药。

  清渭河老街上还有一家打铁店也非常有名,现在已经入选永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任传人叫胡岩献,70岁。他和老婆两个人,打了50多年的铁。据说胡大伯早有退隐之意,可常有熟人陪来,他就留着这家店。菜刀市场上多得是,可用了胡大伯打的菜刀,你才会体会到“轻、快、薄”的好处,用个十年八载没问题。不过,现在要用上胡大伯的菜刀,得预约哦。

  清渭老街是永康十二传统集市之一,现在古村风貌依旧,许多古建筑得到了修缮保护,地方文化、人文古迹、传统风尚等与老街一起再度焕发勃勃生机。永康市正打算把清渭街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名街,建个影视基地。

  合上书本,我心里充满了欢喜,没想到我的家乡的历史是如此的丰富,今年的“回家”过春节,比往年过得更有意义,衷心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这时,爷爷走了进来,告诉我:“今天是立春,代表新一年的开始,所以家家户户一大早就放起了鞭炮,来迎接立春的到来!”

  第二天是小年,鞭炮声又把我吵醒了,呜呜……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们这里有个特别的习俗,小年的时候,我们要放鞭炮把“灶王爷爷”送上天,他会向玉皇大帝禀告我们家这一年的“酸甜苦辣”呢!等到除夕那一天,我们又会放鞭炮把他“接”回来啦!嘻嘻……

  后面几天,爷爷奶奶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和爸爸去置办年货了!

  等啊盼啊,终于到了除夕这一天。爷爷一大早就开始挂起了大红灯笼,贴上了春联;奶奶开始张罗起了年夜饭。正在妈妈给妹妹“梳妆打扮”的时候,我悄悄的来到了房间,准备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一个小惊喜。嘻嘻……

  开饭啦!开饭啦!全家人一起坐在饭桌上,吃起了香喷喷的年夜饭。重头戏就是大人们给我和妹妹发红包啦,超开心……他们发完红包,我也站了起来,拿出了我事先准备的小惊喜――红包。然后分给了大家,这可是我攒了一年的零花钱,虽然红包不大,但是表达了我一份小小的心意,感恩他们对我的付出和爱,他们都说我懂事!嘻嘻……

  开始放烟花啦!爸爸把烟花拿到院子里,随着一声“噼里啪啦”的响声,烟花冲上了天,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飞升降落,有的像璀璨的明珠;有的像仙女散花;还有的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天空翱翔。真是美不胜收,五彩缤纷啊!我祈祷新的一年我们的生活能像这五彩斑斓的烟花一样夺目,精彩……

  从立春到除夕,都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经让我想到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贴春联,贴窗花

  过大年最不能忘记的事就是贴春联,贴窗花了吧,我可没忘记。早上我和爸爸、大伯,准备了红彤彤的春联和窗花,准备对房子进行“大改造”!爸爸找来胶水把春联贴在前门上;大伯帮爸爸扶着椅子,不让爸爸摔下来;而我拿着水盆和窗花,到处乱贴窗花。不一会儿,一座房子就“改造”完成啦!

  二、吃猪头肉

  把房子“改造”完成以后已经是中午了。奶奶在厨房里忙碌了一个上午,把猪头肉炖熟了,爷爷把我们都召集到厨房开始分吃猪头肉。这是我们一年中一次可以手拿大块肉大吃特吃的时刻。吃了猪头肉,再来一碗刚刚煮熟的萝卜块满嘴的油腻感一扫而光。我最喜欢吃猪耳朵,每年都能吃上半只,满满的幸福感。

  三、祭祀祷告先祖

  吃完猪头肉,爷爷提了个篮子,在里面装上香火纸钱和爆竹,带上豆腐,猪头肉,带上家人去祖坟上祭祀祷告,向太爷爷太奶奶汇报一年的情况,祷告太爷爷太奶奶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从太祖爷爷,太祖奶奶,祖爷爷,祖奶奶,太外祖爷爷,太外祖奶奶,爷爷带着我们一个一个的拜祭,并给我们讲老祖宗的故事。讲述以前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贫穷生活。回忆百年的岁月,我们家一步步走向现在的幸福生活。

  四、吃年夜饭

  我们老家有过年闭户吃年夜饭的习惯。我们祭祖回来已经下午四点了。奶奶已经烧好了丰盛的年夜饭。有汤锅的蹄膀、鸡、鸭;有清蒸的清水鱼、河蟹;有红烧的河虾、牛肉、羊肉;有清炒的白菜、青菜、胡萝卜;有油焖的冬笋、干炒的带鱼。实在丰盛,鸡鸭鱼肉样样都有,让人垂涎欲滴。等家人到齐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吃了。

  五、守岁放烟花

  晚饭后我们大家围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爸爸大伯又走了出去。“出去干什么?”我暗暗琢磨。我跟出去看到爸爸和大伯要放烟花,兴头就来了。我如火箭般奔阳台,捂住耳朵,看着天上的烟花。我感觉美丽的樱花如同鲜花在天空中快速绽放、凋谢……

  这就是我的春节,美丽的春节。你春节是什么样的呢?


  我家的春节,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

  看那白白胖胖的馒头,藏在面团里的是我奶奶30多年的手艺,揉进面团里的是奶奶对家人满满的爱;还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唱着歌的水箱,伴随着的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家里家外的唠叨。厨房里的食物比任何时候品种都要多,有白色的月亮果,有黄色的玉米薄饼,有肉包菜包白馒头红糖馒头发糕枣糕……哇,好香好美味,我要多吃点!

  我家的春节,在不大不小的院子里,院子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斥着年味。

  浸了一晚上的黄豆小兵们,变得胖胖的啦,爸爸拿去磨成了豆汁,这时候的豆汁是粗粗的,经过奶奶的过滤把豆浆和豆渣分离了出来。一勺盐卤水像变魔术一样,豆浆变成了豆腐脑,太神奇了。我还见到了展示劳动人民智慧的工具,爸爸告诉我,那是杠杆原理,用最小的力气传递的力量,可以把豆腐压成结实的豆腐片。最后,香浓的菜籽油翻滚着,就把豆腐片煎成了油豆腐。从早到晚,我喝到了甜甜的豆浆,吃到了嫩嫩的咸豆腐脑,尝到了新鲜出炉的豆腐,还有妈妈小时候最爱的酱油汤油豆腐片,美滋美味的年就这么来啦。

  “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自从我练了书法,爸爸就给我下了个任务:每年给家里写一副对联。贴春联,贴自己写的春联,就成了我家春节的一个固定节目。

  我家的春节,在温暖的客厅里。去年开始,我就跟着大人们一起守岁,8点开始准时观看春晚,一直到12点,跟着主持人一起倒数等着整点的钟声响起。你们一听,是不是惊到了?这么晚小朋友应该要睡觉了,不,我可不睡,我觉得等到12点,就能等到全国人民的欢声笑语,一起迎接新年,多美好呀。

  我家的春节,从杀年猪开始,清扫房子、蒸馒头、做豆腐、贴春联,看春晚守岁、走亲戚访友、听村里长辈讲族谱修订的故事……看起来没有什么新奇的风俗特色,却处处都能体现爱和温暖。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兽”的怪物,经常攻击人们,使得人们人心惶惶,不敢远足。偶然间,人们发现年兽怕红色,怕火光,还怕巨响,便用明火点燃爆竹制造声响,在门上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来驱赶年兽,给孩子发压岁钱(压岁与压祟同音)用来辟邪。到了如今,过年不再是为了驱赶年兽,而是全家团圆,欢乐的时间,虽如此,却依旧有放鞭炮,放烟火,贴对联,贴“倒福”(寓意福到了)等习俗。春节逐渐成为我国最盛大,最隆重,最欢乐,最有趣的传统节日。

  不同人家里,有各种不一样的过年风俗,但不论是哪家,在除夕这天晚上,都要张罗一大桌子饭菜,称“年夜饭”。这里头,很大概率会有鱼,寓意“年年有余”。在我们家里,还会包饺子。

  早在除夕当天下午,我们一家便开始和面、调馅等工作,准备工作完成,就出动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弟弟还小,就安排最简单的撒面粉,爸爸负责擀面,我负责包,而妈妈,则在厨房里忙活其他的菜。弟弟先撒上一层干面,爸爸从揉好的面团中切出一半,搓成一条后围成一圈,接着分成大小相差不多的小面团,再拿起擀面杖,一只手拿面团,另一只手滚动擀面杖,拿面团的手时不时转动一下面团,很快的,一个圆圆的饺皮就擀好了。紧接着,我拿起饺皮放在左手手心里,右手用筷子挑起适量调好的馅,放在饺皮中间,两手把饺皮一合,包裹住馅,最后用一只手的姆指按住饺皮边缘,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挤压,在饺皮边缘形成半圈花边,一个饺子就包好了。

  过年时吃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有些人家会在包饺子时,在其中一个或少量的饺子里放上一枚硬币,再丢进锅里去煮,看谁的运气好能吃到硬币,来年一整年运气都很好。

  在春节里,全家人其乐融融,围一桌吃年夜饭,坐一排看春节联欢晚会,站一群放烟火鞭炮,一起笑,一起开心的聊天,一起迎接新的一年。

  过年时固然快乐,时间一直在走;虽然希望每天都像过年一样,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停留在过年,生活依旧得继续,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事业飞升,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滚滚,阖家幸福。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的老家――天台,春节是这样的。

  天台的春节,可以说是从腊月二十四才开始的。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间和庭院,干干净净地过新年。

  腊月二十六,是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事物的日子。大红的灯笼挂了起来,春联也上了门框,家里每个房间都贴上了倒着的“福”。除此之外,打粽和打冻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件事。打粽,就是包粽子。天台的粽子和别处的不一样,它是锥形的,粽顶三个角,粽嘴一个角,四个角越尖越好看;打冻,则是将猪肉和鸡肉煮好了,再冻起来,做成猪肉冻和鸡肉冻,方便过年时使用。

  腊月三十――除夕,这一天在老家是要祭拜祖先的。到了傍晚,我和家人们一起围坐在桌前,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中的鱼都会比较充足,因为在天台的方言里,“鱼”和“红”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可以讨个吉利,来年开个好头。

  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开门放鞭炮,称为“开门炮”,有迎新纳吉之意。朱熹曾在《春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就是伴着这一阵阵响亮的鞭炮声,从睡梦中醒来。

  在天台,这一天的三餐是十分讲究、十分不一样的。特别是早餐,作为新年第一餐的“五味粥”,更是独一无二。它不是普通的粥,是这里独有的“五味粥”,是由红枣、番薯、芋头、豆腐和白米一起煮出来的咸味粥。爸爸之前告诉过我:每年正月初一的早上,全县人民都会吃这个“五味粥”。

  我闻着香味走进厨房,只见奶奶在锅里不停地搅动,阵阵香味不断的飘出,闻得我直咽口水,奶奶见状笑着说:“再等一下,烧的再黏稠一点口感会更好。”我静静的站着那等着。“好了”,奶奶话音刚落,就见她利落的盛好一碗递给我。我捧着这碗热气腾腾的“五味粥”,轻轻地吹了吹,慢慢地沿着边缘小心翼翼地吸了一口。“嗯,咸咸的,就是这味道。”我忍不住赞叹道。

  早晨的鞭炮声、咸咸的“五味粥”、亲切的天台方言、诚挚的新年祝福。我想,这就是我老家――天台的春节,一个独具特色的春节。


  今天是除夕夜,一大早我们就开始不停的忙碌,家里的大人有的忙着准备今天晚上的年夜饭;有的正在换上新的春联,浓浓的春节气息也已经贯穿于我们整个城市,街道上也都挂上了许多红灯笼,看起来格外的喜庆,街道上也都是来来往往的车辆,他们都是去向家的方向,为了能和家人们一起团聚。在大家正忙碌的时候而我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好不容易被妈妈拉起来,让我一起准备今天晚上的年夜饭。

  一转眼我们就在忙碌中度过了半天,年夜饭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接着我也不停下,我跑去为在贴春联的爸爸打下手,突然窗外传来了一阵阵的鞭炮声,我赶忙跑出去观看这绚丽的烟花,它们一个个都在昏暗的天空中绽放它们的美丽,这一次的烟花我也刻在了脑海中,它也成为了我童年中的美好回忆。

  我们坐在桌前吃着家人们早早准备的年夜饭,我时不时的抬头观看一年一次精彩的春晚节目,有时我也被节目逗地笑的合不拢嘴,天空边的烟花也不停下,这便是个热闹的除夕夜。十二点钟声敲响,节目也将落幕,可使窗外的鞭炮声响的更加热烈,这也使我无法入眠。大年初一我和父亲都迫不及待换上了新衣裳趁着天色刚刚亮就已经离开了家,踏上了拜年的路程。我们拜访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在欢声笑语度过了这期待已久的大年初一。拜年中最喜欢的一个环节还是收老一辈发给小一辈的红包,那也是我们这一辈最期待的事。

  回到家后看到妈妈这在包蛋饺,我一个箭步就冲了过去,拿起板凳坐在妈妈的旁边,一边学一边做,最后的成果和妈妈的一比较简直一个天一个地,我还自嘲道“蛋饺包的再漂亮,最后还是要到我的肚子里的。”之后妈妈还是包起了水饺,相比较蛋饺而言水饺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很快碗里的馅已经被刮的一点也不剩下,看着盘子里的成果,我心里也有了满满的成就。

  春节的时间也渐渐流逝,即将也要在鞭炮声中落幕,刚团聚在一起的子女们又将离别,出门在外拼搏,在鞭炮声中新的一年也开始了。\\r\\n \\r\\n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谨防钓鱼、诈骗、诱导等行为。
2.第一考试网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到: 13562564#qq.com (#换成@)。

© 2021 第一考试网

京ICP备11047680号-2

联系邮箱:13562564@qq.com 网站名称:第一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