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工程系创办于1978年。建系三十多年来,机电系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现有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曾开专业:物理教育、汽车运用、物理学(本科),新开专业: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建设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1、拥有一支思想活跃蓬勃向上的师资队伍。全系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系干事1人,教学秘书1人,辅导员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22人,讲师12人,博士2人,硕士27人。机电系教师注重科学研究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8篇,中文核心期刊34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3篇。完成省级科研课题6项,在研省级科研课题6项。主编教材14部。机电系聘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文龙教授、中科院电子所博士生导师罗积润教授为名誉教授,引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延伸了合作领域和空间,增强了机电系的办学活力。2、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教学实验与工程实践体系。有较完备的实验、实训基地,以满足机电系各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机电系拥有3个实训中心:电子工艺实训中心(THT生产线、SMT生产线、PCB生产线)、三维CAD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普车区、普铣区、数车区、数铣区、电火花区、焊接区、钳工区)、三维CAD实训中心,5个实训室:CAD/CAE/CAM实训室、模具设计制造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工程制图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电子实训室,30个实验室。实验室建筑面积总计为614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近2000余件,总价值达1450万元。校外实践基地14个,其中签约校外实践基地10个(江西鑫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萍乡市金洋电子有限公司、江西日普升太阳能光伏产业有限公司、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江西盛豪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安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萍乡九州精密压机有限公司、江西四通重工有限公司、萍乡安泰尔矿山科技有限公司)。2001年物理实验室在江西省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中通过评估验收,2006年三维CAD实训中心荣获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十佳优秀教育培训基地”,胡建军老师被评为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十佳优秀工作者”。3、形成了较鲜明的办学特色。机电系坚持“地方性、多科性、应用性”的人才培养基本定位,逐步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多层次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了有效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以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为教育教学工作主线,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技艺型人才。机电系注重建立由基本实践教学、仿真教学、校内工程实践、校外工程实践四个模块组成的实验和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强化四种课内实践(习题课、实验课、课内设计、现场教学)和三类实习(学前实践、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了专业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办学特色。4、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机电系努力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人文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体验和提高,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建系以来,共培养学生生达2939人。机电系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好,近年来,各个专业一次就业率均在93%以上,毕业生受到众多企事业单位的欢迎与青睐。机电系组织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全国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大赛,共获得4个团体第三名或团体第四名,82名学生获得单项奖(其中获航天杯一个,9人获一等奖,19人获二等奖,54人获三等奖)。机电系逐步增强了现代教育管理意识,完善和规范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初步建立起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机电系注重提升办学水平,进一步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质内涵,加强对产学研机制的研究,做到产学研紧密联系,实现机电系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