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体育系始创于1977年,现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和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两个专科专业,已经培养合格毕业生2200余人,为社会特别是为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体育系承担全校大学体育课程,为我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体育系现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研室、社会体育专业理论教研室、田径教研室、球类教研室、武术与体操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体育学实验中心和体育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大学生健康标准测试中心挂靠体育系,分别设立办公室。体育系党总支下设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体育系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等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2人。1人获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人获山东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有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2人、有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市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两人。现有国家一级裁判7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先后聘请了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和教师。2010年12月,王鲁克教授和宋亚军教授被山东体育学院聘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体育系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训练设施,体育学实验中心设有四个专业实验室,即运动解剖学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体育保健学实验室、体育心理学实验室。大学生健康标准测试中心能保证专业实验教学和全校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正常进行。现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两个,草坪足球场两个,球类体育馆一个、体操馆一个;有塑胶篮球场地16块、塑胶排球场地8块、塑胶网球场地4块,以及乒乓球室等场馆设施。体育系资料室国内专业刊物(现刊和过刊)资料齐全。完善的设施为我系的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近年来,体育系在专业建设、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年,体育教育专业专科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田径》、《人体生理学》课程分别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体育保健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两位教授分别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共三项教学成果被评委省级教学成果奖。承担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多项。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我校代表队均取得基本理论知识类比赛的一等奖;足球、定向越野、羽毛球、篮球、武术、乒乓球分别进入前八名。2010年以来,我校啦啦操代表队多次取得全国比赛的第一名,并取得代表中国参加美国锦标赛的资格。经过多年的积淀,体育系在学科建设、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体育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工作,如今已逐步形成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学科群体。根据学科方向、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我们已经具备的基本条件,正申报体育教育训练学校级重点学科。通过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构筑科研团队、培育优势方向,努力提高科研项目的申报数量和质量,逐步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学术视角和清晰研究领域;通过努力提高大、中运会科报会论文获奖水平,举办学术报告会、加强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氛围,不断增强科研实力。体育系先后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校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副主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0余部,两次获山东省高校体育科研先进单位,30余人次获山东省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一、二、三等奖,10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奖,2人次参加奥运会科学大会,多篇成果被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录用,多人次获市人文社会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体育系历届毕业生中,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者100余人,其中原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所长、首位国内培养的体育学博士田野就毕业于本校体育教育专业;同时,许多毕业生在本地区行政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等也做出显著的成绩。目前,我系在校本科生四、六级通过率达到40%,2012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35%。根据统计,2011届首届本科毕业生除去考取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率达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