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立于1971年,原名中药系;1997年更名为药学系;2004年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合并,更名为药学院。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药学院已成为办学规模适当、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科特色与优势明显,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院。人才培养:已形成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教生、自考生等多层次办学体系。现设有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五个本科专业。药学院现设有17个教学单位,共承担42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000余人。师资队伍:药学院拥有一支以知名学者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学缘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专任教师10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0人,讲师40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8人。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享受省政府津贴,5人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楚天学者1人,百人计划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2人,湖北省优秀教师及湖北省师德标兵10余人次。近5年来,主编教材10余部,副主编教材20余部,参编教材40余部,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科研与教学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药学院实验室面积886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1970余万元。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二级科研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3个,市级、院级、校企共建等科研中心及研究所(室)13个,标本馆1个。现有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教学协作单位50余家,连同校内各类教学科研综合平台,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科与专业建设:药学院注重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中药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中药学、药学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中药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和湖北省高等学校首批正式挂牌品牌专业;中药学学科为湖北省特色学科和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生药学为校级重点学科;中药资源与中药鉴定为省级教学团队;中药鉴定学、药剂学为湖北省精品课程,中药化学为校级精品课程。科学研究:近年来,药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科技部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项目7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3项,湖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湖北省厅级科研项目64项,市级科研项目4项,与企业合作承担项目25项,总经费2400余万元。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重大科技成果奖5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同时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1项,临床批件7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学术交流:药学院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近几年先后与美、英、日、加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及国内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联系,聘请外籍教授4名;派出10余人赴国内外合作研究、进修和讲学;先后邀请数十名国内外学者来我院访问、讲学。这些交流与合作,加强了我院与外界的联系,提高了在国内和国际的地位和影响。优势与特色:药学院始终坚持以中药学科为龙头、中西药学科并举、医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和构建多模式、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教学,构成了科研教学互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各层面教育与研究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