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源于广东省立高级水产技术学校加工科,建于1950年,历经沿革,2003年成立湛江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005年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经过60多年发展,学院形成了本科与研究生两种教育形式,具有较好的学科平台。1982年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工科类本科专业。1998年获得“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授权点,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2002年起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本科生1282人,硕士研究生158人,联合培养博士生2人。2009年广东海洋大学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学科之一。学院现有广东省重点学科(扶持)1个(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实验室(中心)3个、厅级科研型重点实验室1个;2个本科专业是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水产利用化学》是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水产食品加工学》和《食品微生物学》是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44人,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博士学位人员23人,占教学科人员的52.3%;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校级培养对象4人。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了“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南海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亚热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围绕南海大宗水产品和岭南特色果蔬的贮藏、加工、质量安全、活性物质开发等科学与技术问题积极开展了创新研究,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5年,承担课题141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部)级72项;到账经费4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0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20多部;获国家授权专利29项;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与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生产富含呈味肽的呈味基料及调味品共性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酶法生产鱼贝类海鲜调味料新工艺”、“金枪鱼鱼头综合利用”、“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及其产业化”、“金花茶系列新产品”等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院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大学的相关学科建立了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聘请了著名食品专家孙宝国院士为学院双聘院士,聘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如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山中英明教授、日本歧阜大学山内亮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长云教授及华南理工大学赵谋明教授等12人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院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五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了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巾帼文明岗”;“湛江市先进集体”;湛江市“三八”红旗集体;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评建排头兵”先进集体;学院党委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工委固本强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关于广东海洋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广东海洋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