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单位。学院下设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信息科学与数学系、光电子与物理学系、化学与化工系等系、室。在职教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教授12人,副教授及其他系列高级职称29人;博士26人,硕士37人;专、兼职硕士生导师9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7人,佛山市优秀教师8人,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教师2人、校级培养教师4人、广东省“三有一好”优秀党员1人,广东省第一届学生工作“红棉奖”1人,佛山市优秀党员1人,佛山市“三八红旗手”2人。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师范)、物理学、光源与照明专业、化学(师范)、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可再生能源化工方向)等全日制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098人。学院拥有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模与仿真实验室及一批先进的实验和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并联合共建了陶瓷技术研究中心校级学科平台,实验室总面积6500m2,仪器设备1200多万元,为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应用数学校级重点学科、量子信息校级重点学术方向、《大学物理实验》广东省精品课程和其他多门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2006年以来,学院与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8个,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佛山市资助的其它各类纵、横向科研课题约50多项,科研经费78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130多篇;省级以上科研成果鉴定8项;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获发明专利4项。学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学生的科技文化活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2000年以来,我院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奖10队,获广东赛区奖87队;参加“挑战杯”竞赛,获全国三等奖1项、广东省等级奖23项;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获省级奖励16队;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省级奖7项;参加广东省生化技能大赛,获省级奖5项,参加广东省化工实验技能大赛,获省级奖9项;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获全国6项;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国家将1项,获省级奖2项;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广东省三等奖1项。学院家电维修协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学生实践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来,共有80位本科生分别考取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9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燕志雄同学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9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李忠效同学考上美国博士,96级物理学(师范)邓海霞同学考上香港理工大学博士,2000级杨思华同学考上华南师范大学博士,2001级化学(非师范)潘嘉慧同学考上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发扬“厚德、明理、求实、致远”的精神,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而不懈努力。

关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