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系简介体育系现有专业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12人,助教10人;硕士研究生9人;教师中国家一级裁判员10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人;开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和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现有体育教学训练馆1栋(三层),全新标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1块,250米田径场1块,足球场2块,篮球场15块,排球场15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1个;全新体育运动健身活动中心1个;教学楼1栋(六层),多媒体教室5个,图书资料室1个,运动解剖及生理实验室1个;建有自治区体育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三人板鞋训练基地和百色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2个;自治区体育局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百色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传承保护基地1个。这些比较完善的设施为教学、科研和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体育教学、科研、竞赛(一)体育教学近年来,体育系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体育学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体育教育专业是首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有1门校级精品课程和4门网络课程,建有8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承担厅局级和校级教育教学改项目10余项,出版专业教材6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省级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10余篇,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二)体育科研体育系教师积极开展体育科研活动,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等方面成立了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近年来,体育系科研成绩显著,目前承担厅局级和院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10余篇,获校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三)体育竞赛体育系学生近年参加区内外各种运动竞赛取得的成绩:1.2008年10月我系谭寿柏等四名同学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获1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第四名,1个第六名的优异成绩;2.2010年7月我院学生女子篮球队参加在桂林举行的广西普通高校篮球赛,女队获本科普通组第四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3.2010年11月我院学生体育运动队代表百色市参加广西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1个第一名,1个二等奖,4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5个第六名的运动成绩。4.2011年8月参加我院学生体育代表队参加广西普通高校第七届大学生体育运动会,摘得田径男子甲组5000米1枚金牌,乒乓球男子甲组单打1枚银牌,乒乓球男子甲组双打1枚铜牌,足球男子乙组第四名,乒乓球男子甲组团体第五名,田径男子乙组5000米第六名,毽球男子甲组第六名,田径男子乙组400米、400米栏、男子甲组1500米,乒乓球男子甲组单打,羽毛球甲组混合双打和毽球女子甲组第七名,田径男子乙组400米栏、女子乙组三级跳远和羽毛球甲组女子双打第八名。5.2012年6月代表百色市参加广西第七届农民运动会,武术项目荣获1枚银牌、2枚铜牌;田径项目荣获1枚银牌、1枚铜牌、6个第五名和4个第六名的优异运动成绩。6.2012年12月组队参加广西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民族健身舞比赛规定套路项目、自创套路项目及总成绩3个三等奖。三、招生专业介绍(一)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向培养具备系统的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体育人才。标准学制4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开设主要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健康教育学、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等。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学、体育科研、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工作,并且能胜任社会体育组织、企事业单位、体育健身中心等部门的训练指导、赛事组织等工作。该专业2012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二)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向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养,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并能适应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组织竞赛的指导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体育人才。标准学制4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开设主要课程社会体育导论、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体育经纪导论、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社区体育、实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瑜伽、体育舞蹈、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商业健身会所、体育旅游行业、体育文化传媒公司、体育健身俱乐部等部门从事组织管理、健康咨询、体育市场经营开发、健身指导等工作,并能适应中等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和竞赛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