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原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矿冶系,1985年学校升格为专科,矿冶系更名为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冶金系。2004年合校升格为本科,更名为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历经六十年的办学,学院现设有冶金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等三个系,开设有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5个本科专业,有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1个专科专业,冶金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已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3000余人(其中留学生9人),现有在校学生2200余人。2010年起,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冶金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专任教师79人。教师中教授(正高职称)13人,副教授(副高职称)2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4%,兼职教授5人。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80人,其中博士23人,在读博士17人。教师中有海外经历教师13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学院有市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市级专业改革试点1个,市级实验中心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市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教学团队2个。编写出版各类规划教材13部,出版专著1部。学院拥有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达8400m2,设备总值2400余万元。学院自主开发并建成了国内独有的“冶金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先后共建了“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实训基地”和“冶金与材料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生物材料与活细胞影像技术研究所”。其中,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是获得《航天产品合格证书》的定点研发基地,已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运载火箭提供性能可靠的磁性功能元件;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冶炼装备技术研究平台;生物材料与活细胞影像技术研究所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学院涵盖冶金、材料两大学科专业领域,其中钢铁冶金、材料学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7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2项;2004~2012年学生科技创新连续9年获“挑战杯”全国、重庆竞赛奖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学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长期与武钢集团、重钢集团、中冶赛迪公司、攀钢集团、四川德胜集团、四川金广集团、信阳钢铁公司、鄂钢公司等具有冶金行业背景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多年来,学院秉承“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重科校训,不断发扬“创业、创新、创优”的重科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深得行业和社会的好评。在学校第二战略发展期的大背景下,学院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专业设置,丰富办学层次,突出特色,强化背景,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正向着打造特色型高水平学院的目标不懈努力!千锤百炼铸栋梁,点石成金育英才!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欢迎您!

关于重庆科技学院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重庆科技学院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