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办学指导思想(一)办学定位与建设规划1.专业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按照天华学院“专、通、雅”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信息技术开发、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人才。2.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天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力求专业适应市场,课程讲究实用,技能加强训练。以图1所示“学科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课”为特色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结构体系,培养学生具有就业能力、发展后劲、智慧道德,适合社会需求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型人才。(二)专业培养方案1.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计算的概念在过去10余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单一的科学计算,它已经从狭义的数据处理为中心进入到Internet与广义数据处理,普适计算模式的引入等,这对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教育方法具有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点数量近800个,学生人数45万,计算机类专业在校生更多。国家建设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科学型人才──为了国家根本利益,从事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研究工程型人才──大部分IT企业,从事开发满足国家需求的产品信息化技术型人才──企事业、国家信息系统IS的建设与运行2.课程体系的结构特征致力于不同的问题,强调问题的不同方面,对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的设计和教育方法具有深刻的影响。本专业课程设置基于下述考虑:(1)计算机工程CE强调如何构建系统,低成本、高效地实现自动计算(2)而IT问题核心是实现服务,如何方便有效地利用系统进行计算。3.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宜从事开发、管理和维护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二、师资队伍(一)主讲教师数量与结构《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1名,专任教师12名,兼任教师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9名。专任的青年教师大都是国内外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兼任教师主要是上海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另有专职实验人员10人,承担本系的实验教学的管理及实验室维护等工作。(二)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学情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学生评教、组织教师听课、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以及检查评比教案等形式来提高教学水平。1.学生评教情况从学生座谈会的反应情况来看:普遍认为老师备课认真讲课仔细,教学内容充分融入实战案例,讲课中能理论联系实际,经常与学生沟通,尽量给学生介绍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理论。从学生评教的打分情况看:既反映了老师的讲课情况又反映了老师的综合能力。2.教师获得教学类奖励情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陆慰民教授获2007年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周诗瑶副教授在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月评比中获得优秀教案奖,青年教师胡声丹、崔芊教师获得课堂教学优秀奖。3.教案教学大纲是由系里的主要教学骨干教师讨论后制定,每学期下达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递交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制定教学进程表,并于开学第二周上交系教学秘书;对教师的教案等教学资料,学院和系两级管理部门会不定期抽查。4.听课记录及汇总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除学校教学督导组不定期听课外,还要求系主任和指导教授每学期都必须听课4次以上。(三)教师风范1.教师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的事例在本专业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教师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结对,每个本科班均配备了正副辅导员,经常参加班会、班级活动等。2.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情况成立本科专业建设小组。专业建设小组成员:严隽薇、陆慰民、葛燧和、周诗瑶、沈伟华、崔芊、胡声丹、时书剑、潘勇。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由学院立项项目正在进行,经费为2万,已表论文5篇。现正在申请晨光计划项目“数字图像隐写分析”。三、基本教学条件及利用(一)课程1.重点建设的课程数量及状况设立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平台,本专业的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与通信、接口技术、数据库理论与应用等课程成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已投入420万建立实验室建设,对上述课程的建设做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程、统一备课、统一考试试卷、统一批阅试卷等五统一,同时也在加强试题库的建设工作。2.主干课程数量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微型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系统概论、网络与通信、接口与汇编语言、操作系统、计算机图形学、Java与Web程序设计等12门。3.教学计划中专业选修课的数量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MSSQLService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专业英语、模式识别、Linux操作系统、实用IT项目管理、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单片机开发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Java与Web程序设计、MATLAB、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嵌入式技术、服务器整合、计算机新技术讲座、创新活动。4.已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该专业设22门专业选修课程,已经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已有下列14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MSSQLService应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单片机开发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Java、Web程序设计、MATLAB、多媒体技术、服务器整合。5.准备开设的双语课程数据库技术(崔芊老师)、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胡声丹老师)双语课。(二)教材已开设课程中,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推荐教材占总课程的85%以上,如表八所示。(三)实验实习条件及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享学校的教学设备有微机房6间计算机436台,语音室7间语音设备392座,多媒体教室26间。并建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网络通信实验室等3个专业实验室。已制定《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试行)》,计算机系准备为2005计算机的同学的毕业设计的课题进行选择和论证,确保1人1题,要求75%的课题为实际应用。(四)图书资料我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268756册,其中计算机电子类图书累积量6343册;英语类图书累积量4826册;日语类图书累积量978册。可外借书刊量104549册。有阅览室座位122个,自习室座位484个,多媒体视听阅览室座位40个,周开馆天数7天,周开馆小时67小时,日开放小时10小时。学院已加入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可共享的电子数据库有:维普中文科技期刊、超星中文电子图书、万方学位论文期刊、龙源数字期刊等。(五)教学经费按照教育部要求,学院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保证各项教学经费均达到教育部对独立学院教学合格评估的标准,每年生均四项经费不少于1000元,用于保障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修理费等各项教学开支。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96人,学校三年已投入四项经费56万元,年生均为0.19万元。四、教学管理(一)规章制度学院积极推行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根据独立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检查点和本校管理工作的创新点,找出了关系全局成败的128个质量控制点,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在各项教学活动中严格、认真执行各项规定,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贯彻和实现。(二)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实行三级听课制度(校督导、系领导和教师的三级听课机制)。(2)坚持新任本科教师的试讲制度。(3)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制度。(4)教师的试卷及批阅情况检查制度。(5)学生评教活动。2.执行情况(1)将听课的情况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流,提出建议和意见便于任课老师及时改进和提高。(2)新任本科教师的试讲情况良好。(3)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在教师中通报。(4)每学年的教学质量月活动(5月或11月),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和学两方面的情况,将相关信息及时转告给任课老师,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系专业建设小组进行认真的讨论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将意见和方案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到了教学的互动和互进。(5)通过学生评教活动,起到表扬和奖励优秀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的作用。五、教学效果(一)学风为了建设良好的学风,实行了正、副辅导员制度,正辅导员负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指导,副辅导员负责学生军训、纪律、生活习惯养成引导与管理,并使军训常态化。学校坚持对学生早晚自习,课堂迟到、早退、旷课进行考勤,每周对学生的违纪情况,学生的出勤率、迟到率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有详细的教学日志记录,并每学期汇总。(二)学生参与文化科技活动机会根据学校“专、通、雅”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增加了四个了解的内容,即:了解时事政策、科技前沿、经营之道、文学经典。每学期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院进行素质教学和“国学经典”讲座。从2007级起,校本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计2个学分。计算机系承办全校的网页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嘉定区和上海市的职业技能比赛等,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三)基本素养1.学生计算机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级学生通过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情况详见表十五、十六。表十五:2005级学生通过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二级考试情况表学生人数合格优秀通过9661329364%33%97%表十六:2005级学生通过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三级考试情况表参加考试人数合格优秀通过10821080%20%100%另外,本专业学生通过高级网页设计制作员考试1人,中级网页设计制作员8人。2.学生外语能力表十七:本专业2005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情况表学生人数英语四级英语六级合格人数百分比合格人数百分比968184%4244%2.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情况本专业学生学风较好,风气正,2005级96名同学都写了入党申请书,已有预备党员4名。2005计算机1班孔颖同学荣获2006学年度国家奖学金和学院特等奖学金;奚晓青荣获上海市优秀学生,曾荣获一等奖学金2次;杜春业荣获校优秀干部称号,带领本班级同学共同前进,有较好表率作用。我系学生参加嘉定区第二届职业竞赛,在“网页设计制作员”、“计算机网上知识技能”的二个项目中,7名学生获国家职业技能中级证书,2005级计算机专业孔颖同学获得“网页设计制作员”竞赛项目嘉定区第一名,该生并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证书。3.试卷答题及成绩考试内容基本能够按教学大纲要求覆盖各教学内容,题量适中,难度符合要求,突出了专业知识,分布比较均匀。六、专业教学特色(一)在培育专业优势,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做法具体负责本专业建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师资中教授比例12%,副高比例44%,硕士学历教师占近55%。本专业教师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有良好的学缘结构。建立指导教授制度,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本专业建设有先进的、功能齐全的实验室,除通用的计算机实验室外,该专业拥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网络与通信”等专业实验室,设备价值100多万元。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特点1.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根据我校的生源情况、师资力量以及可能的就业岗位统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教学模式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三个层次: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本专业定位在培养成技术应用型人才,此目标决定了教学的基本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3.课程体系以人为本,构建“学科专业课平台+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课”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在理论教学体系中,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4.本专业课程还有以下特点:(1)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注重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消化、吸收和理解,例如,计算机网络课程,将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独立出来,单独组成课程进行教学,总共安排了2学时/周的课程实习环节。(2)加强综合能力训练。集中实习与毕业设计共为45学分,占22.6%,课内实验为25学分,实践性环节所站比例为30%。21世纪的人才不仅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安排了软、硬两个较大型的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性地应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材建设第一轮授课基本上选用合适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或国家级优秀教材,在取得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再组织编写1-2本适合我们自己的教材,先以校内讲义形式试用后再正式出版。实习和实验教材以自编、校内印刷为主,这样才能和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实习环境和学生水平紧密结合,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试行1-2轮以后,再争取出版正式的教学辅导书,目标1-2本。(4)教学方法和手段①重视理论课教学:因为是本科生,必须的理论知识不可少,但在理论课讲授中要注重其技术性,注意讲授技术路线和技术思路,去掉繁琐的基础理论推导。②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的教学:在集中实习和课程实验中,要加强专业技术课程的实验学时数和实验的深度和强度。③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和实践课程的验证性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设计性试验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④课堂教学: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结合,核心知识和主要内容以板书为主,扩充知识面等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即重要内容用板书,教学生一个思路和方法;广泛的知识使用多媒体课件,加快讲课进度扩大知识面。⑤实验教学:分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基础实验是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实验,体现入门性和验证性;专业实验室主要完成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课程综合创新、课外创新和毕业设计,主要体现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责任编辑:袁嘉祺)

关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