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简介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是在原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外语教学见证了学院5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外语系共设有外语第一教研室、外语第一教研室、语言实验室、外语系办公室、外语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教学及管理机构,承担着全院日校、函授、培训、在职研究生和自学考试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随着中国邮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速递公司的相继成立以及中国邮政走出去战略的开始实施,学院为进一步开展对国外邮政发展、国际邮政业务开发、国际业务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翻译工作,2009年在我系成立“国际邮政研究中心”。目前外语系有教职工2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工程师9人,初级职称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到70%。1人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分委员,2人分别为河北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1人为河北省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拔尖人才1人,院学术带头人2人,专业建设负责人3人,骨干教师9人,培训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18人。三名教师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选拔,作为访问学者出国留学深造。公开发表论文译文百余篇,正式出版教材、论著30多部,承担省厅级以上教学研究及改革项目5项。此外,还承担了10余项国家邮政局的项目,30余项院级科研项目。1997年,所主持完成的“邮政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河北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所主持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口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河北省教育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2008年,所主持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教师发展研究”获河北省教育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2009年,所主持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指委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2010年“国际邮政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案例研究”获河北省教育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我们所编写和出版的《新编邮政英语》被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组委会指定为大会工作人员培训教材;“国际邮政营业英语”及录像教学片被选作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相关人员培训教材;《邮政窗口英语》被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确定为全国邮政职工培训教材,被北京邮政局选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邮政服务人员培训教材;我们还参与编写了全国邮政职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邮政通信特有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丛书》。《基础英语》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外贸英文函电》、《邮政英语》被评为院级精品课;《商务英语》和《英语听说》被评为院级重点课程。多名教师作为随团翻译,多次随中国邮政代表团及学院代表团出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外语系非常重视学生品格素质和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这“两种素质,两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做到诚实守信、踏实细心,培养责任意识、吃苦精神,具有沟通交流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系举办的外语角、外语电台和双语新年晚会等活动极富特色,深受全院学生的喜爱,外语系志愿者活动更是开展的丰富多彩。我院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在“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暨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等,在“全国高职高专英文写作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多次在“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和写作大赛中获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等。在中国召开的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上,我系教师带领国际邮政通信专业的学生为大会提供服务,受到了大会组委会的高度评价。2008年,我系八名同学参加了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他们充满激情的讲解以及热情的服务给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在学院发展的新时期,外语系全体师生将秉承“修德、砺能、笃学、善用”的校训精神,按照学院确立的发展目标,注重“两种素质,两种能力”的培养;传承和弘扬我系“追求卓越,沟通和谐(FINENESS&FRIENDLINESS)”的优秀文化理念,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历史沿革在我院开设英语课程教学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教师们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改革,我院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体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20多年来,英语课程经历了三个大的改革阶段,分别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阶段、大学英语教学阶段、以及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阶段(80年代初?1991年)80年代初基础英语课就进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改革探索阶段。本阶段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基础英语》(大连海运学院编写)、《英语》(北京大学编写)、《新概念英语》等。1985年,英语教师开始到邮政企业调研,了解邮政业务的全过程,编写了邮政英语讲义,并在英语课上穿插使用该讲义。80年代末,王小平、万素素两位老师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始编写邮电高校教材“八五”规划之一的邮电高等学校专科英语教材《新编邮政英语》。二、邮政英语教学内容改革阶段(1992年?1996年)1992年,《新编邮政英语》作为基础英语课程讲义在全校范围使用,并于1994年作为教材出版,该教材被专家称为我国邮电英语教学中第一套较完整、系统的邮政英语教材,填补了邮电外语教学中的一项空白。在此期间,基础英语课教学主要围绕邮政英语进行,编写了教学大纲,制定了教学计划。编写出版了《新编邮政英语自学手册》(地震出版社)、《国际邮政营业英语》(人民邮电出版社)、《国际邮政营业英语》录像教学片(人民邮电出版社)、《实用邮政英语写作》(地震出版社)、《邮政营业英语会话》(吉林人民出版社)。编写了讲义《新编邮政英语》教学录音带、《邮政营业英语会话》教学录音带、《邮政英语听力》、《英语会话》、《国际验单英文写作教程》、《邮政公函英文写作教程》、《国际验单、邮政公函实例汇编》、《邮政法语》、《邮政英汉词典》等。同时还编写了《邮政英语试题库》,做到了考教分离。几年来,为了解和熟悉邮政企业和相关业务,更好地搞好邮政英语的教学,所有外语老师都多次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第一线,少则两周,多则一个月,上到邮电部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大的邮政枢纽,下到饭店里的一个营业柜台,北京邮票厂的一个印刷车间,上海虹桥机场的邮件交换站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对各种业务和各类先进的设备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进行日校教学的同时,还进行邮政高函学生的英语授课,并积极开展邮政企业的职工培训,先后承担了国家邮政总局委托我校开办的我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国际邮政营业员英语口语培训班”、“国际验单英文书写班”、“英文地址批译班”、国家局高级邮政代表团出国前“英语强化班”、北京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工作人员“英语培训班”、“全国邮政人教班”、“邮政职工英语口语普及班”、“邮政英语师资提高班”、“北京县局办公室主任培训班”、“全国邮政高级英语人才培训班”等的培训教学工作,不但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同时还受到了邮政总局和企业的赞誉。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我们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邮政英语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在邮电高校专业外语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方面打开了新的思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校“邮政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河北省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三、大学英语教学阶段(1997年?2002年)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日益升温,学生就业面不断扩大,我校的基础英语课教材开始使用上海外教社出版的《大学英语》。但是,教师下企业的调研实践并未间断,同时教师们还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参加社会实践。为此我们还编写了实践讲义,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1997年暑假,在基础英语课教师的带领下,我校学生到山东省的烟台、青岛等地给邮局营业员培训窗口英语,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1999年北京举办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期间,8名英语教师带领学生作为志愿者到大会现场服务,使学生在同各国邮政专家及参会人员的接触中英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同时我们出色的工作也受到了大会组委会的一致好评。在此期间,基础英语课程还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由教师主导课堂改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开始制作CAI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受学生的欢迎。四、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导下的全方位改革阶段(2003年?)2002年后,随着就业机制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在我校逐步建立。基础英语教学也逐步摆脱本科压缩型的教学内容,扭转以阅读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实用英语教学体系。教材采用了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际的《新编实用英语》,逐步加大听说技能的训练力度,确保学生在各项语言技能上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基础英语教师积极研究教学理论,以任务教学法、交际法和结构主义语言观指导教学,努力营造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基础英语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资源,所有教师都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2011年各届学生均开设过基础英语课,毕业生对该课程有较高的评价。这些年来学院非常重视基础英语课程建设,无论在师资配备、教学环境改善、实验室建设都投入了很多资金,在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扶持。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基础英语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还将不断创造新的惊喜。系部领导外语系党总支书记:杜昱伟外语系副主任:王小平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张红发布日期:201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