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系秉承学院“以民政为特色以康复为重点”的学科发展定位,确定了“以康复治疗技术为重点以儿童康复为特色综合协调发展现代整体康复”的发展思路。根据国家民政部、卫生部的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湖北省民政厅的领导下,在湖北省教育厅、卫生厅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该系在全国仅有的一所民政部门隶属高校中率先开办新型康复医学教育,并积极探索和拓展完善祖国康复医学体系,力求为广大伤、病、残者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现开设的康复专业主要有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儿童康复)等,同时眼视光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老年康复方向)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复,2012年招生。截止2011年7月,已有五届毕业生,共计1114名,大部分已经成为康复单位的业务骨干,并涌现出部分自主创业成功案例。●雄厚的康复师资团队1、专家团队指导培养理念先进该系先后聘请由武汉地区各大医院和康复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的“康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计13名。其中同济医院全国康复泰斗南登崑教授担任顾问委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科廖维靖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确保了康复专业培养目标紧跟国际国内规范化标准。2、“双师型”教师执教创新“工学结合”新模式康复医疗系现拥有一支高规格、高学历、技能强的教学和临床教师队伍,能完全保证高质量的康复专业教学。现有专职教师16名(不含公共课教师)、兼职教师12名,学工和素质教育教师6名;其中副教授3名,中级职称教师7名,博士1名、硕士7名、专业课导师4名,“双师型”教师10名。3、打造全国康复行业优势地位该系拥有“全国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技术专业研究会”常务理事1名、理事1名;国际假肢矫形技师1名、国家康复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评员4名;国家民政部“感统训练师”和“听统训练师”2名;中国康复医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单位;专任教师荣获省、厅、学院等各类荣誉若干。●教研活动丰富1、该系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参编教材20余部,主编、副主编全国康复规划教材7部。同时系部成立康复特殊专业教材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开发编写校内特殊康复教材4部。2、全系教师先后参加国际国内各级别专业学术会议30余人次,在国际康复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篇;先后组织全省养老护理员、针灸推拿师、按摩师等职业资格培训考证3000余人次;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20余人次。3、我系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民政院校康复技能大赛”荣获各奖次13名,涌现优秀指导教师6名。●技能培训独具特色1、常规实验教学条件充足:该系拥有“校内康复技术实训基地”,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三大系列共16个实训室,主要实训设备价值近百万元,基本保证专业课程常规实验教学条件并同时承担对内对外学员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工作。2、系部成立“康复专业校内实习站”:由系内骨干教师指导、绿康社团组织全系学生开展常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3、系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接触康复临床、接触伤病残者、进入社区、了解民政、融入社会,努力提高康复实践技能和专业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4、利用地理和行业优势,常年与武汉地区各大家医院康复机构、省假肢厂、省儿童康复中心等开展密切合作,保障学生专业见习、实训,真正做到“工学结合”。5、实践教学已形成“专业教育+常规实验课+暑期社会实践+实操训练+操作考核+职业资格培训+实习前技能强化+康复技能综合会考+毕业设计+毕业考试+毕业后执业资格考试培训”的教学模式。●实习就业网络健全1、该系在武汉、广东、福建、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河北、云南等省会城市各大家医院、残疾人康复机构建立了实习、实训、就业基地40余家,历届学生就业网络已经遍布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2、该系遵循“强化实践操作教学严格实习前技能强化培训高标准开展毕业实习以实习拉动就业以就业促进招生”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在全国康复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力,为祖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和治疗队伍的培养作出民政人应有的贡献。●专业设置康复治疗技术(院级重点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毕业后主要面向各类民政福利性医疗机构、残联、大型社区、综合医院等从事各类残疾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工作,也十分适合自主创业。二、主干课程基础和临床医学综合、康复评定、运动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理疗学、传统康复治疗、假肢与矫形器、临床康复等。康复治疗技术(儿童康复方向,特色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针对各种残疾儿童的康复技术和特殊引导式教育手段的技能型人才,毕业后主要面向各类民政福利性儿童康复机构、特教学校、综合医院等单位,从事脑瘫、自闭症、语训和医疗康复等工作,也十分适合自主创业。二、主干课程基础医学综合、运动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理疗学、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残疾儿童康复评估、听力康复、智力落后教育、脑瘫康复、自闭症康复、传统康复等。眼视光技术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和熟练临床独立工作技能,并具有一定发展眼视光学领域潜力的医技人才。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现代眼视光学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完成验光、配镜、加工、打磨及维修保养工作。毕业后到眼镜店、眼镜制作及营销企业、综合性医院视光中心、专科医院等从事眼视光保健、验光配镜及相关工作。二、主干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诊断学、病原微生物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要、眼科学基础、视光学基础、眼应用光学基础、视光诊疗技术、验光技术、眼镜技术、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临床眼科学、配镜学、眼镜造型设计、眼镜材料与工艺学、眼镜维修检测技术、眼视光器械学、低视力助视技术、斜视与弱视临床技术、眼镜营销实务、管理学基础。康复治疗技术(老年康复方向)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适应我国养老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为老年社会分忧解难的觉悟,掌握基本的老年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国际国内先进的老年康复和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中老年人,特别是常见的老年病、慢性病和伤残患者对康复服务、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毕业后能够在各种老年福利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综合医院老年科等,担任老年康复工作、社会心理工作、护理保健、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工作。二、主干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医学、护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学、营养学、中国老年营养与保健、理疗学、运动疗法技术学、临床作业疗法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常见老年病康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概论、老年社会工作与管理等。●专业及培养特色一、技能实用特色康复系所开设专业全部具有明显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特征,培养的人才既可以在相关行业单位就业,也均具有个人自主创业的空间。二、符合民政特色康复治疗技术、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眼视光技术等均从不同侧面反映并贴近弱势群体,十分符合我院作为民政院校的办学宗旨,并能够得到湖北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部分专业工作甚至就是我省民政厅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三、工作相对稳定康复系专业根据行业工作特点,学生毕业就业单位层次相对较高,职业相对稳定,并有极大的专业钻研和发展空间,专业技术含量很高。四、校企联合四个专业均不同程度的依托行业展开校企合作、校政府合作,特别是眼视光技术和老年康复专业将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