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1997年7月成立,现由化学系、化工系、化学化工实验中心组成,其中化学系、化工系源自1932年广西大学建校之初即成立的化学系、化工系。经过长期的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尤其是近几年“211”工程建设,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形成了自已的优势和特色,是广西大学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并具有重要的学科专业地位。学院现有教职工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33名,有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才2人,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广西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正、副教授(含副高以上其他职称)98人;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10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3名,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3名。拥有化工工艺、林产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中制药与化工工艺、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包含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包含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过程机械、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环境工程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环境工程领域、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化学工艺专业等3个在职硕士点。另外学院还具有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和化学工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两个专业学位。目前在校本科生约150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500人。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1998年被确定为校重点建设专业,2003年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化学工艺与环境工程于2001年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化工热力学》于2008年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等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获得包括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内的多项教学成果。学院培养了大批化工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和管理人才,为国家特别是广西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毕业生遍布广西各大中小型企业,并成为企业领导或技术骨干。学院拥有3栋实验大楼和两个化工中试车间,近2万平方米实验室。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在2007年获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实验仪器设备4700多台套,设备价值3500多万元,并专设大型仪器分析测试中心,实行仪器共享,并为社会提供检测服务。目前学院拥有化学工艺与环境工程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热化学实验室、广西石化资源加工及过程强化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广西生物炼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共建)、资源化工教育厅人才小高地和化工工艺与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技术与资源开发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化学工程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材料化工研究所,形成了以童张法教授、刘雄民教授、林翠梧教授、潘树林教授、崔学民教授、王立升教授等为领头雁的11个创新研究团队。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在全国、全区的实验技能竞赛、化工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多次取得优良成绩。近五年来承担一大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等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年均科研经费8百万元,在地方林产、矿产、药用植物、糖类等特色资源深加工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奖励的成果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广西科技进步奖六项。每年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有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