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前身历史学系,始建于1958年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伊始。2001年组建为历史文化学院。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74人,专职教师64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占64%,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的教师占78%。教师队伍整齐,专业覆盖齐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颇具规模和影响的教学、科研单位。学院拥有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拥有考古与博物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目前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专门史(中国史方向)、中国史学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欧洲经济-社会史)、世界古代中世界史、世界近现代史、地区国别史等9个博士点;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专门史(中国史方向)、中国史学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经济-社会史)、世界古代中世界史、世界近现代史、地区国别史、考古与博物馆学、出土文献研究等12个硕士点,覆盖了历史学全部二级学科;同时招收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约260余人。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历史、旅游管理和博物馆学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920余人。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在体现课程设置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优化课程结构,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欢迎,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欧洲经济-社会史”学科是历史学发展的龙头,“十五”期间为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十一五”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10年为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并获批天津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设有“欧洲文明研究院”,办有专业学术刊物《经济-社会史评论》,开设“经济-社会史评论”学术网站。作为“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承办“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网站”。学院还设有“现代社会历史理论与实际研究所”、“历史地理与区域变迁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历史学专业图书馆为我校两大专业图书馆之一,拥有中文图书8万余册(含古籍4600余册),外文图书近6000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近200种;“欧洲文明研究院”建有西文数据库,目前已收录近千种外文图书、期刊资料。学院建有文物室,收藏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字画等珍贵历史文物1800余件;建有模拟导游实验室、文物鉴定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机房等专业教学和科研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国内外学术交流广泛。近年来,学院先后举办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经济-社会史学术研讨会”、“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及“世界历史博士生导师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邀请中外史学名家40人次来院讲学,平均每年十人次以上。同时不断有本院学者在国内外讲学或访问。学院建立了学者定期出国访学制度,2000年以来已派出12人次。学院与英、美、德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有稳定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