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吉林工学院材料工程系),其中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是1952年建校时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目前学院拥有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含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腐蚀与防护两个专业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吉林省首批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且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之一,含焊接、金属热加工两个专业方向;材料物理专业为理科专业。学院的教学与改革工作始终围绕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而展开,特色鲜明。在强调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一大批毕业生经过在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已成为业务和技术中坚力量,所在单位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学院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得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经过专家评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遴选确定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学院还具有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学二级学科自学科建设以来一直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12年它与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又同时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学院先后被批准建设了省部共建“先进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结构材料及其加工技术”吉林省工程实验室等多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这些平台的搭建,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紧密相结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员工四十余人,其中教师三十余人,博士学位拥有比例为85%以上;有教授13人,副高职称19人;有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5人,3人入围吉林省拔尖创新工程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4人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经历,10人赴国外做中级或高级访问学者,与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学院设有较为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场地面积近3000m2,拥有一大批先进的、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在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基础上,还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为社会服务。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教学工作紧密围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具备工程意识和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开展;科研工作密切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在先进钢铁材料的研发、高效耐磨材料的研制、材料先进加工制造技术开发等领域,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疑难和关键问题的解决、新产品开发等服务。通过上述办学理念的实践,目标是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同类专业领域中国内一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认真开展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磨练品质并陶冶情操。与解放军“红九连”结成了长期“军民共建”关系,得到国家、地方新闻媒体的多次报道关注;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走进社会和街道居民中间,进行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和服务受到社会好评;多次参加国家、省级组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级一、二、三等奖多项。在科技研发中,通过在汽车零部件材质系列非调质钢的应用、板材轻量化和国产化、轨道客车箱体连接新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成型疑难问题解决、矿山机械中大型球磨机衬板、磨球、扎浆泵、铲齿等易磨损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油田能源开采设备及输送管道的腐蚀与防护、“西气东输”管道生产质量监控关键问题的处理、冶金企业轧辊修复与使用寿命延长、机械制造业节能热处理专用设备和新工艺的制造与开发等数十个项目,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30余篇被EI、SCI检索。

关于长春工业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长春工业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