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沪上首个独立的、直属于学校领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的二级机构,于2008年10月29日正式成立。其所属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前身是1950年代成立的政治教育系,其余4个公共课教学部的前身是马列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能定位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机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依托单位,同时也是学校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师资队伍学院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配置方式,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职43人),包括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27名(正教授6名),45岁以下28人,硕士以上学位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趋向合理。学院除承担全校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硕、博)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硕、博)专业课的教学工作。2、机构设置学院现设教学机构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系。学院管理机构有: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团委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的非定编研究机构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3、专业设置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本科专业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所属全部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还有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硕士点各1个。专业设置覆盖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群。学院现有学生286人,其中本科生156人,硕士研究生108人,博士研究生22人。4、课程建设学院在建公共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重点建设课程;研究生公共课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硕)、《科学哲学》(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思潮》(博);思政教育系本科专业的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组成部分为核心骨干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拓展至当代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和宗教学等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领域和理论体系。5、科研情况建院以来,共发表论文3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承担各级各类项目30多项。除已完成的国家项目之外,在研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还有6项:1.毛勒堂教授主持的“经济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2005-2008);2.张允熠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研究”(2006-2009);3.黄福寿教授主持的“比较社会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研究”(2006-2008);4.王正平教授主持的“当代美国职业伦理研究”(2006-2008);5.高惠珠教授主持的“当代视野下《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2007-2009);6.蒋传光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2007-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