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在原通信工程系(2系)和信息工程系(3系)的基础上2005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经历2008年9月的院系调整以后,现有教职员工187人,正高职称27人,副高职称49人,中级职称94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70人。专任教师中94.5%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现有学科带头人2名,学术带头人10人。目前全院在校学生3705人,其中博士生119人,硕士生1321人,本科生2385人。近50年来,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万余人。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硕士点;具有“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首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二级学科,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学科均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有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无线通信”;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和“通信学科”2个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有“通信与信息处理”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融合通信技术”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以及与与中国电信江苏分公司联合建设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院设有5个系:通信工程系、网络工程与技术系、无线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图像与广播电视工程系;设有2个教学中心:通信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中心、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有2个校级科研单位挂靠在学院:“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和“通信技术研究所”。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学院自然形成了4个重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方向、网络与交换方向、图像与多媒体通信方向、通信信号处理方向。学院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根本,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学院建设成为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的科技研究基地和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

鲍成

鲍城

贲德

卞文献

薄亚明

蔡艳

曹东

曹士坷

曹书生

曹伟

曹雪虹

曹正林

车军华

陈保根

陈迪生

陈华伟

陈静

陈美娟

陈善钟

陈松林

陈雪红

成际镇

成建平

程崇虎

程勇

储婉琴

戴海鸿

邓立新

刁桂芝

董恒

董育宁

范结兵

范山岗

酆广增

傅海阳

傅永根

干宗良

高欢芹

高建国

辜垣尧

顾燕

顾莹

郭彦铮

韩范

杭平华

何秋阳

何雪云

侯晓

胡栋

胡建彰

黄学军

江畅

江凌云

姜杰

解培中

孔凡坤

郎非

李诚元

李从容

李飞

李虹

李琴

李涛

李小艳

李晓飞

李晓燕

李欣

李跃辉

梁涓

林洪榕

林建中

林晓勇

林泽

刘峰

刘犁

刘胜美

刘潇

刘瑜

卢官明

卢敏

陆音

吕蔷蔷

吕瑞兰

吕文俊

马明栋

马千里

梅霆

梅中辉

孟庆民

孟田甜

孟旭东

糜正琨

潘沛生

潘苏

潘甦

潘艳秋

潘予丰

彭洋

祁玉生

钱凤兴

钱学荣

邱晓晖

邵世祥

邵曦

邵钟浩

沈建华

盛红杰

盛鉴

史志俭

宋建新

宋荣方

孙林慧

孙晓玲

汤丽华

唐宝民

唐贵进

田炜

童宁荣

汪胡青

王诚

王禾

王晶

王隽

王俊

王珺

王昆

王明伟

王年树

王培玉

王奇

王视环

王文娟

王文鼐

王奕

王缨

王颖翠

王玉峰

吴斌

吴迪

吴荻

吴蒙

吴庆国

吴苏旦

吴辛

吴幸

吴志忠

谢继东

徐澄圻

徐椿梁

徐栋梁

徐立勤

徐名海

徐欣

许岚

严英

杨国民

杨洁

杨龙祥

杨毅

杨震

姚飞

姚建国

姚锡林

叶蕾

叶玲

余雪勇

余兆明

原立峰

曾桂根

张翠芳

张海涛

张宏

张华美

张洁蓣

张军

张理云

张力军

张玲华

张书经

张业荣

章朵朵

赵厚麟

赵建立

赵婧华

赵来定

赵生妹

赵夙

赵忠山

郑宝玉

郑建敏

周波

周克琴

周小燕

朱成

朱洪波

朱琦

朱彤

朱秀昌

朱艳

朱转云

关于南京邮电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南京邮电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