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坐落在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美丽古城扬州,外国语学院位于学校中心校区荷花池校区教学主楼。我校外语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传统,始设于1960年,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是江苏省外语人才主要培养基地之一。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为扬州师范学院外语科。1959年,扬州师范学院为适应形势需要,设立外语教研室。1960年8月,在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外语科,设俄语、英语两个专业,招收首批学生76人(俄语专业两个班共50人,英语专业一个班共26人),于1962年7月顺利毕业。1961年继续招收俄语班,1962年起停止招收新生。1962年底生物系撤销,该系学生转入外语科学习外语,俄语招收两个班、英语一个班,于1965年暑期毕业。1965年9月,外语科停办,其教职工并入公共科。1965年和1970年,为扬州地区举办了两期中学英语师资培训班。1972年3月,建立外语系,外语专业恢复招生。1972年至1976年连续招收5届共180名大学普通班学员,前三届学制两年半,后两届学制三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1985年9月招收首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1992年5月,驻扬6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扬州大学。1998年8月学校按学科群调整院系结构,以原师范学院外语系为主体,与其他五所学院外语教研室合并组建外国语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专任教师164人,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含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43人、讲师99人,博士39人(含在读)、硕士120人,硕士生导师47人。学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837人,在籍全日制研究生186人,在籍非全日制研究生365人,在籍成人学历教育学生620人。学院设有英语(设英语教育和翻译两个方向)、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六个本科专业和三个大学英语教学部;设有“中外语言文化比较与会通”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此外,还设有“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点、“教育硕士”(Ed.M)(英语学科教学)专业学位点、“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英语方向)。外国语学院一贯坚持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目前,设有江苏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江苏省口语/口译考试考点及培训基地、教育部“阳光留学”教育实验基地、英美语言文学研究所、澳大利亚研究中心、韩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托福(TOEFL)扬州大学考点、GRE扬州大学考点、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扬州大学考点、韩国语水平考试(TOPIK)扬州大学考点、剑桥商务英语(BEC)扬州大学考点和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SIA)扬州考点等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单位。学院一直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科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建有江苏省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省级优秀课程、校级优秀课程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英语专业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省教育厅以上立项项目2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项;出版著作60余部;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和学术论文410篇。获江苏省高等教学教育成果奖、江苏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成果、扬州市哲学社科成果奖等奖项。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扬州大学被列为全国首批31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高校之一,2008年大学英语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和“青年教师国际化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显著提高。“十一五”以来,学院连续派送教师赴英美国家交流、培训、访学近50人次;有1名教师博士论文入选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部分优秀教师被遴选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校“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十一五”以来,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位列全省前茅。在江苏省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学院教师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先后多次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和省“创新计划”立项、获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5篇;在“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征文大赛”等全国性学科赛事中取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各专业毕业生一直保持高就业率,连续多年被评为校“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设有电教中心、资料室和外语教学电台,有效地支撑了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电教室拥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25套,其中有数字语言实验室14套;建有同声传译室1个;建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配套的自主学习室19个1020座,拥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3套,可接收包括CNN、BBC、NHK、KBS等外台节目;此外,还拥有声像资料室、计算机房等。资料室拥有中外文藏书8630余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76种994册。“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同发展”专业建设原则,落实“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文科研究基地建设为平台,以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学科层次、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院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学院的定位将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变,重点围绕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建设目标,努力使我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成为省内具有领先地位、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专业。

鲍健

蔡琳

蔡玲

蔡叶

曹顺荣

常美霞

常伟

陈安梅

陈长顺

陈丹丹

陈海燕

陈俊

陈仁芳

陈希胜

陈玉凤

陈宗云

程桂霞

程志坚

仇湘云

崔竹山

戴彩红

戴兆岚

单祝堂

丁秋娜

丁小月

丁晓丽

董俊

杜裕祥

段国重

方文礼

方颖

丰玉芳

冯春宏

冯涛

高建红

高敏

官文

郭松廷

韩凌燕

郝秀凤

何冬青

胡爱梅

胡翠月

胡燕

黄靖扬

黄晓娣

霍红

季小民

姜敏琴

蒋维娜

蒋秀青

金京爱

孔苏婧

孔宪芳

孔祥辉

李广荣

李慧敏

李静

李明澈

李勤

李如

李巍

李晓芳

李晓妹

李晓艳

李晓原

梁丁强

梁三云

林国元

刘爱美

刘春平

刘猛

刘绍龙

陆地

陆军

陆敏霞

陆亚东

陆扬琳

陆振慧

吕金凤

马爱珍

马平平

毛澄怡

毛文静

毛文靜

缪海涛

倪钧为

潘园园

彭利

彭秀银

朴锦珠

戚焱

千恩花

钱玉霞

强凤娟

乔平

乔宇博

秦娟

秦旭

邱林

桑茂青

邵群

申昭华

沈华岚

石澍

石卫东

石岩

束东新

司立铭

宋春来

宋洪哲

宋学智

孙生茂

孙扬

孙杨

谈宁

谈言玲

汤井旗

唐蕾

唐少华

陶竹

汪萍

王德明

王桂兰

王金铨

王瑾

王骏

王丽

王柳琪

王莎烈

王晓莉

王晓丽

王晓英

王雪梅

文英子

翁德珍

吴国华

吴花

吴华佳

吴佳

吴娟

吴敏之

吴燕

夏建新

肖本进

肖英

谢然

徐国堂

徐宏琳

徐来娟

徐展

许国新

许美华

许玉华

薛武

严华

颜如年

杨静

杨伶俐

杨晓春

杨燕江

杨玉泉

叶宁

叶蓉

于建华

余洪

俞洪亮

俞升发

袁玫玫

臧玉秋

张丛江

张海榕

张敏

张强

张荣根

张顺梅

张伟华

张贤芬

张研

张燕玲

张吟

张勇

张云仙

赵华波

赵娜

周宏伟

周玲

周领顺

周维杰

朱建迅

朱茜

朱晓宁

朱学敏

朱娅

朱娅玲

朱芸

庄继尧

邹爱芳

邹凤群

左红梅

关于扬州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扬州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