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前身为江西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始建于1958年,1995年更名为国际贸易系,1998年7月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2009年6月更名为国际经贸学院。学院与现代商务研究中心合署办公,设有国际贸易系和电子商务系两个教学机构,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国贸职业特质训练与测评实验室,设置大宗商品国际价格研究、贸易成本与环境友好型贸易发展研究、企业国际化与开放型经济研究和低碳经济国际比较研究四个科研团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博士28人、在读博士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享有者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百千万第一、二层次人才1人,已经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院学科建设历史悠久,成绩斐然。现有博士点1个(国际贸易学)、硕士点3个(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和国际商务硕士,其中国际商务为专业硕士)、本科专业2个(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其中国际贸易学是江西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管理专业和江西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2007年获准立项教育部“以职业特质为导向的三三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09年开始创办普通本科创新创业实验班,实行“双专业双学位”制。拥有《商务谈判》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1等奖1项。学院科研成果丰硕。2005-2012年,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社科基金课题8项(含重点课题1项),部省级课题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改革》、《国际贸易》、《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近50篇。目前,学院在大宗商品国际价格、国际贸易成本测度、贸易与环境、低碳经济国际比较、企业国际化、服务贸易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其中大宗商品国际价格和国际贸易成本测度两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强影响。学院党建、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务实创新,成绩显著。先后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分团委、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先进示范点、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此外,院工会被授予江西财经大学模范教工之家称号。建院50多年来,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国际经贸创业型人才,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院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近6000人,近五年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研究生常规就业率达到100%,行业遍及外贸、金融、IT和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在全国享有较高的招生与就业声誉。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成效显著,曾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全国电子商务创业大赛、省创意电子商务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0余项。学院国际化办学影响进一步扩大。目前已与英国、美国、澳大利等国家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办学、科研和师生交流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已有30多位教师出国留学或访学,100多位同学出国留学,为发展中国培训财经官员200余人。学院服务社会成果显著。完地方政府商业规划、企业发展对策咨询等方面横向课题30余项,为企业和政府举办各类短训班20余期,承办了省大学生创意电子商务大赛,与政府、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将秉承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总体目标,凝聚全院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以培养创业型经贸人才为目标,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为创建全国一流的国际经贸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