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93年,当时为基础教学部化工教研室,1999年单独设立化工系,2006年7月,经过专业调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学院下设化学工程系和应用化学系,目前共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及应用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1000人。化学工程系和应用化学系下设化工原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制药工程七个教研室和相应的实验室,并单独设有院中心实验室。同时建有应用化学、新能源化学、化学传感器及化学计量学四个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63名,职称上,教授14人(含内聘2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2人(含内聘4人);学历上,博士22人(含在读5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10人,硕士生导师6人,35岁以下教师均有硕士以上学位。教授、博士每年均积极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教师中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及文明教师2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6人,同时邀请有南开大学宋礼成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袁倬斌先生,清华大学孙素琴教授,韩国分析家协会主席Kwang-PillLee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院特聘教授,与美、欧、日韩等多所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学院现承担农学5个学院及三本学院6000多名学生的基础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十几年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二千多人,已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近20名,多名本科毕业生直接考取美国、韩国等国外研究生,获得全额奖学金资助。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项目、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400多万元,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200篇,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近30项。另外学院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现有色谱仪、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600多万元,各个专业均有满足其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热烈欢迎您有空来学院指导工作!!!

包冬蛾

蔡文生

陈军

陈军龙

陈立妙

陈娜

陈萍

陈荣峰

陈三敏

陈森林

陈新娜

陈玉霞

程福群

程炎锋

崔乘幸

单长卷

邓保国

邓月娥

第一

董彩霞

董韶昱

董文举

独著

段小永

樊艳萍

范辑玉

范立群

范文秀

方克明

冯晨

冯喜兰

高风祥

高启明

葛巧爱

龚文君

郭金枝

郭雪峰

郭艳明

韩会娟

韩建治

韩明广

韩香月

郝海玲

何群力

何瑞芳

何新蕾

贺少文

侯书荣

侯玉霞

侯振雨

胡海阔

胡小保

胡学超

黄建华

贾喜玲

贾永泰

姜小莹

蒋士君

蒋莹

荆瑞俊

孔凡彬

孔凡斌

孔双勤

李保丽

李长恭

李超英

李建平

李进芬

李军

李俊玉

李克安

李良忠

李明

李娜

李萍

李全民

李睿

李淑梅

李伟

李伟伟

李香华

李向军

李晓波

李亚栋

李艳霞

李英

李永芳

连照勋

廉全贵

刘爱琴

刘爱勤

刘基勋

刘金盾

刘军

刘林森

刘路兴

刘培

刘平

刘萍

刘其丽

刘松

刘阳

刘英俊

刘永榜

刘玉芳

刘煜

刘振杰

娄天军

娄向东

吕丹丹

马春全

马东兰

马明子

马燕军

毛旭涛

孟现超

孟志芬

欧阳

庞莹辉

彭锋

彭俊

片春媛

亓新华

乔梅英

秦楠

屈凌波

任多胜

任锋利

尚冰冰

邵学广

申爱丽

时文中

苏林

孙凤梅

孙金锋

孙丽

孙素琴

汤波

汤长青

陶建中

田孟魁

田雪亮

王爱荣

王崇阳

王国庆

王红娟

王焕新

王建华

王建新

王丽军

王敏灿

王强

王少俊

王树亭

王天喜

王威

王晓兵

王新宇

王雪静

王训

王寅淳

王玉炉

王玥璐

王泽云

王振清

隗伟

魏海洋

魏蓉

吴静漪

吴伶俐

吴奇

吴书胜

吴雪平

吴云平

席文昌

夏新科

向伟

项志锋

谢红兵

徐春发

徐甲强

徐珍

许光日

许明录

闫慧娟

杨帆

杨方

杨风霞

杨凤霞

杨靖华

杨胜凯

姚树文

游红伟

俞露

张甲敏

张焱

张毅军

张裕平

朱芳坤

祝勇

关于河南科技学院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河南科技学院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