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系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积淀深厚,校企合作密切,就业前景广阔。生物技术系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都是省级精品专业,生物技术系拥有二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水产养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生物技术系现有教职工34名,其中省级教学名师2名,全国农业职教名师4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1名,讲师11名,双师型教师22名,硕士学位的教师28名,博士4名。同时聘请多名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知名大学教授和企业的高级工程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老师。★招生专业与学生规模☆招生专业:根据就业市场需要和生物技术系的特色,设立水产养殖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商检技术等专业。☆学生规模:目前生物技术系在校生人数近千名。★实验实训设备条件2006-2008年,建成了学院首个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生物技术(制药)实训基地。2011年水产养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目前拥有水产品加工模拟车间、水产品加工实训室、食品感官分析实训室、分析仪器仿真实训室、营养配餐室、仪器分析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水生生物标本陈列室、观赏水族实训室等多间实训室,拥有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分析仪、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等高档仪器设备,价值近千万。★教科研成果☆现有“一种多级池养鱼系统”、“一种四阶段变温烘干挂面加工工艺”等6项发明专利;近5年承担了福建省发改委《中国仙女蛤人工育苗技术》、《美国匙吻鲟健康养殖模式中试》等6个项目;承担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漠斑牙鲆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方斑东风螺批量化育苗与养成》等6个项目;承担厦门市《茶叶中多种农残QuEChERS净化和GC/MS快速筛选技术的研究》等科研项目。☆主编全国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十一五”规划等教材7部,在国内各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胡石柳老师的《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项目在2007年福建省“6.18”成果交易会上签约,并获得2008年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的银奖;☆黄瑞老师的《近江蛏人工育苗的研究》项目在鉴定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之后,又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近江蛏生产性人工育苗》项目在2009年福建省“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与厦门海沧厦兴龙水产种苗公司签约,当年培育出近江蛏蛏苗2亿多粒,既为我省增加了海洋水产养殖新品种,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近江蛏作为海水养殖贝类新种被选为2009年首届海峡两岸农业博览会展品,并参加了2010年首届全国科技兴海成果展览会的成果展示;★教学质量成果☆生物技术系目前拥有4门省级精品课程(水产微生物、水产动物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学、水产品加工技术),2个省级精品专业(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水产养殖技术教学团队)。1个厦门市首批重点建设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1个省级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项目(水产养殖专业),2个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试点与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项目)。★校企合作成果☆正大集团、广东海大集团、厦门向阳坊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厦门惠盈动物科技有限公司等40多家知名企业与我系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保证。☆校企合作企业每年拿出数万元在我系设立“正大奖学金”、“海大奖学金”、“惠盈奖学金”等,奖励生物系的优秀学生与教师。☆2011年,与正大集团签定订单培养班---正大班。☆联合厦门东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海洋生物制品开发中试车间”,使之成为“学生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师科研的平台、生产示范的窗口”;★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可以组织培训和考证水产动物苗种繁育工、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水生动物饲养工、水环境监测工、食品检验工、报检员、公共营养师、ISO9000、HACCP、ISO22000内审员等多项专业技能证书。*学生荣誉☆在2010年福建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中,生物系学生在高职组中荣获12金奖中的4个金奖;☆在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职业技能大赛中,生物系二名学生荣获二等奖,一名荣获三等奖,集体总成绩为三等奖之首。☆生物系李强同学在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肖建和同学和袁江湖同学在2009年、2010年分别荣获团中央评选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参加2011年首届全国职业技术学院西点大赛荣获三等奖,成为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单位。2012年荣获福建省首届西点大赛三等奖一名,全国西点大赛三等奖一名,优秀奖一名。2012年5月荣获农产品质量检测竞赛省级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