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05年1月。其前身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是该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系之一,始建于1933年,系当时的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数理化系的化学专业,于1947年2月升格为省立文理学院化学系,1951年改建为华南师范学院化学系。学院拥有化学(师范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共5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一级博士点(包括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化学一级硕士点(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课程教学论等硕士点,以及面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教育硕士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涉及三个学科门类(理学、工学、教育学),五个一级学科(化学、环境、材料、化工、教育),是研究教学型的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在整合化学、环境、材料等学科方向后,“能源与环境化学的理论与应用技术”为211工程三期重点项目,化学与环境学院整体进入了国家“211”重点工程学科。学院拥有教育部电化学储能电池材料与技术研究工程中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实验室、广东高校电化学储能与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储能与动力电池产学研基地、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研基地。学院与美国乔治亚大学计算量子化学中心、日本九州大学综合理工学院共建国际研究平台“华南师范大学计算量子化学研究中心”。学院的本科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学院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教学论为广东省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第五版)于2008年被教育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学院拥有一支较强大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工119人,博士后8人。其中40多位教师分别具有在美、加、德、日等国学习和海外工作的经历,有7位教师曾在Angew.Chem..Adv.Material,JAC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学院拥有的总建筑面积达3.25万平方米的三栋实验大楼,能够满足各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系列现代的化学、环境和材料类仪器设备,且基本齐全。学院拥有华南师范大学环境评估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粤港环境与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学院还负责每年广东省高考化学学科评卷工作、广东省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以及中学化学新课标的培训等工作。学院历来重视学科建设与发展,注重本科生基础理论和实践创新教育。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展现出化学与环境学院是华南师大高质量、高水平的院系之一。自2009年学院在非师范专业中实行大类招生,2012年将继续实行,设环境与材料类,该大类包括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化学三个本科专业。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需在专业志愿栏中填写大类名称:环境与材料类及其代码。考生入学后,前两学期按照环境与材料类学习,修读学校平台课程和环境与材料类基础课程,第三学期按规定的专业分流原则和流程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化学三个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进行专业培养。达到毕业与学位要求者,按所选专业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经学校同意,学院在2011年增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勷勤创新班,2012年将继续招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勷勤创新班独立设班,并实行动态管理和分流制度。在本科学习阶段,学院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科研兴趣等综合情况进行培养,达不到学习要求者转回学院其他专业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勷勤创新班完成规定要求者,颁发工学学士学位和授予相应的毕业证书,同时在满足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条件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勷勤创新班具有较大比例的推荐免试研究生指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非师范)勷勤创新班以创新为目标,将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贯穿到整个学习阶段,为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创新班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在本科学习阶段,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同时进入导师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毕业生需掌握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各类化学电源和物理电源的基本理论、产品设计与制备等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成为新能源领域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能力的优秀人才。化学(师范)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等专业必修课,并从培养目标出发,开设了多个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进一步深化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鼓励本科生攻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完成规定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环境科学(非师范)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环境保护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管理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环境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管理、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原理、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必修课程。另设多个模块的专业限制选修和任意选修课程。鼓励本科生攻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完成规定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环境工程(非师范)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维护、环境监测分析等方面专门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尤其培养学生具备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污染处理、工程环境控制等工程设计、生态保护、环境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在行政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开设环境学、流体力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化工原理、环境生态学、环境修复工程原理、环境管理学、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试验、计算机在环境中的应用等专业必修课。鼓励本科生攻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完成规定的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材料化学(非师范)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企业、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中、高等学校掌握材料化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受过严格专业实验和科研训练,从事材料合成制备、加工与开发应用、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材料科学导论、化工基础、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近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等专业必修课。鼓励本科生攻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完成规定要求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