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物理系。现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理工科的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物理学专业从2011年开始按零表招生,该专业符合学校相关条件的毕业生将有较高比例的学生被直接推免硕士研究生,并有部分保外的资格。学院还拥有光学、核技术及应用两个硕士点,其中光学为校重点学科。目前学院设有物理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5500m2,实验设备总价值800万元。实验室的环境良好,设施比较齐全。物理基础实验中心,2006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设有光纤技术研究所和核技术应用研究所,两个研究所在学术研究和高教强省等方面都有较优异的反响。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拓展留有较大空间,在注重基础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毕业生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较高,而且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就业状况良好。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讲师13人、助教1人、实验工程人员6人、行政人员5人。目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8人,其中博士后4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一年以上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4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研方向为光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光纤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光学检测技术、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核仪表的研制与应用、辐射防护检测与蒙特卡罗方法、高能粒子物理、核谱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团簇的性质、分子结构的理论计算。凝聚态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高温高压材料的性质、铁电薄膜的特性的研究。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近5年申请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18项。发表论文96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1篇。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担负着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联合培养的任务,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紧密合作。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好这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可继续从事物理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另外一方面可扩展到其它领域,例如电子、计算机、化学、材料科学等方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近代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物理学及有关的高新技术、信息科学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我院硕士研究生升学率较高,并且大多数学生能考取外校硕士研究生,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学校。物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近代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物理学及有关的高新技术、信息科学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和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方向为光学。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及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物理光学、激光原理、光纤技术等主要课程。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物理实验技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型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教学、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方向为物理检测与测试技术。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模拟电子技术及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及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近代物理实验、传感器原理、单片机技术、专业实验等主要课程。

关于黑龙江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黑龙江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