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源于1972年设立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现设有计算机科学系、物联网工程系和信息技术研究所三个教学科研单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本科重点专业和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增专业。该院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3个二级学科专业。学院现拥有1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该院拥有黑龙江省数据库与并行计算重点实验室、嵌入式计算与传感器网络中美联合实验室等研究性实验室以及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物联网等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并具有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与科研设备。该院拥有一支学历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风气良好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学院目前共有教学科研人员5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人;13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出国留学人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龙江学者1人,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在国际著名数据库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建中教授的带领下,学院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筹集各类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其他奖项20余项,获国家专利和软件专著权10余项,出版学术论著10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等收录310篇次。学院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出版教材13部,其中2部教材分别入选国家级“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学院以学生为本,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学院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并通过与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的合作,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计算机专门人才。近三年有近40名同学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在各级ACM程序设计大赛、国家“博创杯”等大赛中共获得各种项奖励70余项,另有24项成果被实际应用,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有70%以上被实习企业录用,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反响良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源于1972年设立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本科重点专业和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该专业理科考生报考。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宽厚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技术,了解计算机学科前沿动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素养,能在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各类高级人才。主要课程:高等数学、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集合与图论、数理逻辑、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概论、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信息安全技术、UML与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等。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而设置的新专业。该专业理科考生报考。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物联网高速发展的需要,掌握物联网工程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工程素养,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具备物联网系统分析、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到工程技术或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主要课程:高等数学、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物联网工程与技术导论、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与系统、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人工智能、嵌入式程序设计、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移动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物流工程与系统、物联网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