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学院成立于1995年4月,现设有航海技术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学院设有院办公室、学生工作部、资料室等机构。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3个博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轮机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制冷与低温工程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与行政管理(海洋管理)6个本科专业。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商船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设有11个教研室、2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轮机模拟器、船舶机舱综合实验室、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两艘现代化无限航区多功能训练艇和各类航海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艇筏与配套设备。现有教职工200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49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3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及在读博士生90余人;持有海船船长证书19人,大副证书12人,轮机长证书17人,大管轮证书5人。商船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日益扩大和深入,极大促进了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近年来,均有来自IMO(世界海事组织)、美国麻省海事学院、美国圣地亚哥海事学院等不同国家的外籍专家、教师来院进行短期讲学;目前,学院与美国麻省海事学院、丹麦哥本哈根轮机工程学院、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定期互派各类专业的国际交流留学生互访、学习的稳定合作关系;DNV(挪威船级社)副总裁JoergBeiler先生、IMO海安司副司长Mahapatra先生等诸多外宾多次来访学院,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商船学院作为国家培养高级航海技术人才的基地,以“重素质,保质量,培养敬业精神好,外语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国际航海人才”为办学目标。自1972年以来,已有11000余名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走出校门,投身航运事业,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国内外运输和航海科技事业的骨干力量,为我国的航运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系、所设置航海技术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教师队伍正教授25人,副教授49人,高工6人,讲师46人,助教18人●在校学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学生3400余人航海技术系作为国内知名的高等航海教育基地之一,培养符合的国际公约要求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国际航海人才。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其中的大部分已成为国内运输企业和航海科技事业的骨干力量。航海技术系现设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个硕士点,航海技术本科专业。航海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及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航海技术系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如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综合船桥系统(IBS)模拟器、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等。为确保教学质量,全系的教学管理按国家海事局和挪威船级社认证通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在航海仿真、港航安全论证、智能船舶等领域保持着活跃的研究活动,具有较高的水平。航海技术系的老师除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外,还承担了船长、大副、三副、GMDSS证书考证培训班的教学和评估任务,超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训练,高级消防训练和基本安全训练等,为高级航海人员技术水平的再提高创造了条件。航海技术系在校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毕业生主要从事海洋船舶驾驶工作,也可从事航运管理、海事管理、船舶保险、船舶检验、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教研室设置航海教研室、船艺教研室、通信导航教研室、船舶管理教研室、航海模拟器教研室、海洋管理教研室(拟建)●系行政领导系主任:胡勤友临港校区商船学院楼C408室电话:38282945系副主任:伍生春临港校区商船学院楼A303室电话:38282931轮机工程系是国内知名的高等航海教育基地之一,培养符合国际公约要求,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国际航海人才。同时积极拓展专业面,大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国内、外运输与生产企业及航海科技领域的骨干力量。轮机工程系现有轮机工程博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轮机工程及制冷与低温工程等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2002年起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硕士班。轮机工程系现设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与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等4个本科专业。轮机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轮机工程系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如轮机模拟器、船舶机舱综合实验室、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为确保教学质量,轮机工程系的教学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海事局和挪威船级社认证通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在本学科的多个研究方向上保持较高的科研水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轮机工程系的教师除完成研究生、本、专科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外,还承担了轮机长、大管轮和三管轮考证班的培训教学和评估任务。轮机工程系在校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毕业生主要从事海洋船舶轮机管理、船舶电子与电气设备管理、机务监督、航运管理、海事管理、船舶保险、船舶检验、制冷与空调设计与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教研室设置主机教研室、辅机教研室、轮机模拟器教研室、热能与动力工程教研室、轮机自动化教研室●系行政领导系主任:孙永明临港校区商船学院楼G311室电话:38282952系副主任:曾向明临港校区商船学院楼G238室电话:38282900

卜平

蔡存强

曹丹

曹桂芝

曹红奋

曹慧昶

曹慧娜

常勇

陈宝风

陈宝凤

陈宝忠

陈登俊

陈登智

陈黄骞

陈锦标

陈利雄

陈美华

陈士海

陈威

陈伟炯

陈引娟

陈宇里

陈咫宇

崔益嵩

邓名华

丁锁妹

董超群

董荣桥

樊建斌

方清

方泉根

房玲

冯建平

冯连福

付克阳

傅克阳

甘伟

皋庆林

高德毅

高建平

高鹏

高涛

杲庆林

耿鹤军

龚雪根

古杰

顾彩香

顾维国

顾心武

顾卓明

关克平

郭军武

韩厚德

洪军

胡勤友

胡甚平

胡先富

胡以怀

胡志武

黄善君

黄学武

黄震民

黄志坚

蒋爱国

金国平

金国柱

金永兴

阚安康

孔凡

孔凡邨

孔凡村

黎飞

李国祥

李精明

李品友

李少伟

李石

李旭东

厉善亨

廉清云

廖国忠

刘德荣

刘海峰

刘红敏

刘平健

刘全生

刘伟潮

刘轶华

刘宇宏

楼海军

卢三平

陆斌泉

毛奇凰

梅国梁

梅国樑

倪长海

潘杰

潘琪祥

庞立东

彭静

钱玉林

邱文昌

冉鑫

阮巍

伞宝钢

沈淳

沈琼毅

沈四林

施朝健

施纪昌

石永辉

孙文哲

孙永明

谈建军

汤旭红

唐恒

唐银龙

涂淑平

涂兴华

汪礼成

汪明华

王飞

王海燕

王亮

王胜正

王晓中

王一明

王友聪

王玉良

王志明

卫家俊

卫家骏

魏翔

文建平

邬惠国

吴华锋

吴孟余

吴善刚

伍生春

席永涛

夏海波

夏永明

肖英杰

谢洁瑛

谢少勇

徐善林

徐铁

徐允连

徐芝德

许曹华

许智灵

轩少永

薛菁

严朝晖

严朝辉

杨春

杨丹萍

杨其名

杨胜飞

杨万枫

杨永康

杨志龙

叶善初

裔照松

应士君

尤庆华

余立立

虞金霞

曾向明

詹玉龙

张道兵

张国荣

张海林

张红政

张洪根

张建华

张锦朋

张秋荣

章学来

赵仁余

赵睿

赵一青

郑洪祥

郑华耀

郑士君

郑学林

周东平

周锋

周会军

周俊峰

周美荣

周明华

周佩民

周伟兴

周文烈

朱冠军

朱建元

朱雯瑾

朱雄凌

庄新庆

关于上海海事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上海海事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