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社会科学教研部最早源于1979年7月复校时学校设立的马列教研室,和政教系合暑,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90年7月,学校将马列部从政教系分出,与人口教研室,德育教研室合并,正式成立社科部。谢志诚、杨垣国、林容为历任部门行政负责人,现在是徐斌。社科部职责是承担全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为学校十个教学院系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二、办学理念:根据学院的目标定位:社科部坚持传承马列理论与思想观念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化课堂理论讲授与突出社会实践特色的办学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实践为依托,努力使我部成为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及实践教学特色和成效,在省内同类高校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思政课教学取得明显实效。三、办学特色:我部在传承马列理论与思想观念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化课堂理论讲授与突出社会实践特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实践为依托,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了“一二三四”的办学特色,即:一个坚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两个互动:教学与科研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三个平台:教学、科研、实践四个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未来四、师资队伍我部现有专任教师24人,专任行政办公人员2人,兼职教学秘书1人。其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7人,已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五、学科专业设置与特色专业结构与布局:社科部设置了行政办公室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以及纲要等4个教研室。我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院级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二级学科。教学改革办学是否有特色、有成效,关键取决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师的教改创新力度。在教学改革方面,我部将着力实践如下举措:第一,从传统讲授到特色课堂我部门教师在秉承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的同时,在课堂上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摸索了多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案例教学。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教学经典案例,培养同学的决断力,贯穿启发式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较好效果。第二、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的直观和新颖,使学生视野开阔,很受师生好评。我部门教师也为此花大力气抓实这个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成为最早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系。现在,我部的专任教师都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承担的主要课程均已实现全程多媒体教学。第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顺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形势,我部依据教育厅的有关指示和明确要求,跟据我院实际,提出在坚持“两个基本不变”(即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规定必修的基本课程不变;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规定的总课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子所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子,即在教学模式上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的形式,其课时按7:3的比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为课堂理论讲授和社会实践调查两大部分,70%的课时用于课堂理论讲授,30%的课时用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此举得到院党委行政以及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六、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工作的开展和成效为基础成立了学校党政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由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部)、团委和社科部共同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详细制定了依据课程特点每学期具体开展社会实践的《教学计划与安排》,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相关管理文件,在充分利用学院各院系专业实习、见习基地和校团委“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的同时,还建设有长期固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我部有省博物馆、省革命烈士纪念堂两个挂牌基地。从2006年元月起至2008年12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计5次组织了学校30多个班级约2000人次学生,利用寒暑假及黄金周开展社会实了学校30多个班级约2000人次学生,利用寒暑假及黄金周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举办主题鲜明的演讲及辩论比赛等活动,先后回收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以及演出稿2000余篇,在数百篇优秀调查报告中,评选出数十篇获奖的调查报告。七、着力扩大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在省内的评价与影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的一系列做法,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与反响。其具体表现为:一是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与探索,得到省教育厅社政处的肯定与表扬;二是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可与积级参与。他们一致认为,社会实践活动能明显调动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改变了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能检验所学知识,提高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社会交往及沟通的能力;三是我部教师主持承担多项省院级教改课题以及发表了多篇教研论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社会实践第二课堂,进行研讨与摸索。现在,我部已形成了人人重视教改,人人热衷教改,人人参与教改的良好氛围。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影响力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