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创建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底蕴深厚,发展迅猛。王福山、周同庆、卢鹤绂、谢希德、周世勋等德高望重的前辈物理学家竖立起了师德与学识的丰碑,为中国物理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他们追求科学的精神为一代又一代的复旦物理人所传承。近70年来,复旦物理秉承“格物、致知、明理、通达”的理念,以先进的育人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谐的管理氛围、优质的学术成果等优势被公认为国内最强的物理学科之一。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现有物理学国家一级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第四次学科评估A类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下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建有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物质计算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负责管理运行校级微纳加工平台。

2022年11月,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共有教职工118人,包括教授71人、副教授17人、实验技术人员13人、行政管理人员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兼职院士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4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9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1人。有多名教授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并获得国际物理学重要奖励。有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作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多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多本教材获得国家奖项。

承担了诸多国家级研究项目。自2015年以来,在国际著名刊物《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了80余篇论文,累计在物理学顶级杂志Phys.Rev.Lett.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近年来获得三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2015,2019)等诸多国家级和部委的科研奖项。

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00人、研究生约90名。建系以来,累计培养学生一万余名(其中本专科毕业生8000余人,硕士生1000余人,博士生1000余人)。毕业生遍布全球各地,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有近30位系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系百科】



学科设置


复旦大学物理系现有物理学国家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下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恒隆物理楼恒隆物理楼

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场论、量子统计与理论物理方法、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计算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理论、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低维和超薄膜磁学、强关联体系的理论和实验、激光物理、光子与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物理、同步辐射及其应用等。

物理学专业设有表面物理、理论物理、半导体物理、激光物理、低温物理、原子核物理、生物医学物理、同步辐射、光子与光电子学9个方向。物理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科学研究能力,了解与物理学有关的交叉学科新发展,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

在本科教育中,坚持名教授上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重视本科教材建设。全系90%的教师参加本科生的教学工作;1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48名博士生导师全部承担了本科生教学任务。

复旦大学物理系现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6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系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实验中心开设了《自学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小课题实验》等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实验课。


师资力量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共有教职工120人,包括教授69人、副教授17人、实验技术人员10人、行政管理人员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6人;有多名教授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并获得国际物理学重要奖励。  


院士专家

杨福家,沈元壤,沈学础,王迅,陶瑞宝,郝柏林,孙鑫,龚新高,许宁生  


杰出青年

侯晓远,金晓峰,资剑,吴长勤,龚新高,虞跃,封东来,蒋最敏,周磊,吴义政,陈张海,张远波,陈焱,黄吉平,许宁生,向红军 


人才培养


本系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00人,硕士生约40人,博士生招生人数未受限制。自1977年以来共毕业本科生约2800人,硕士生约740人,博士生约220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均达到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水平。

物理学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不断地拓宽。毕业生分布在国内的教育和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三资和独资企业等等。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近年来有65%左右的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所,以及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大学录取为研究生。所学习的专业包括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电子科学、经济与管理等。 [6] 

机构设置


科研机构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微纳加工与器件公共实验室

复旦大学量子调控中心 

教学机构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恒隆物理楼航拍恒隆物理楼航拍

始建于1952年,分设普通物理实验室和中级物理实验室,继后又设立了演示物理实验室。实验室的发展和成长得到了王福山、周同庆、卢鹤绂、谢希德等物理系老前辈的关心和大力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1998年由原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演示物理实验室合并成立了物理教学实验中心。随后即成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理科)培养基地——复旦大学物理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评为上海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11月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

近年来,实验中心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加强对本科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为了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教改中来,新建实验中心网站,采用灵活高效的wiki系统,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验中心采取了学科建设和中心建设互动发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新举措,并加快了人才引进的步伐,形成了一支由实验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实验教师队伍。实验中心依托物理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小组,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科研和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教学改革,将实验中心建设成为本科生科学素养训练和创新研究的基地。  

对外交流

编辑 播报

复旦大学物理系从2002年起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立了本科生交流计划,双方每年选派2名本科(三、四年级)学生,于每一学年的春季学期到对方大学做毕业论文或合作研究,时间为16周(或一个学期)。这一项目已经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物理系还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东京大学等有交流计划。

复旦大学校每年分配给物理学系若干名与境外大学交流本科生的名额,交流的学校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瑞典、芬兰、新加坡、日本及港澳台等地区和国家的高校。 [9] 

著名系友

编辑 播报

方守贤

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著名高能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王启明

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著名光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

胡思得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

杨福家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原复旦大学校长。

陈至立

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国务委员、前国家教育部部长。

张首晟

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美国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丹华资本董事长。

沈志勋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学物理科学Paul Pigott讲席教授,斯坦福大学SLAC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张东辉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蔡荣根

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毕业去向


物理学系毕业生的优良素质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就业的去向在不断地拓宽,其毕业生不仅在教育、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中受到欢迎,而且也进入一些著名世界500强企业。有65%以上的毕业生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及国内外一流的科研单位录取为研究生。在各大公司的招聘中,物理学系的毕业生以能力强、素质高而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在上海通用、通用电气、三星电子、浦发银行、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壳牌石油公司、陶氏化学等著名企事业单位都活跃着物理学系毕业生的身影,2010年的应届毕业生有92人,其中攻读研究生49人,出国深造23人,就业20人,读研人数占78%。最后,借用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院士的一句话来概括上述情况,“物理学系的毕业生没有转专业之说”。 


复旦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文物和博物馆学系

旅游系

哲学学院

经济学院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法学院

新闻学院

外文学院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艺术设计系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系

现代物理研究所

化学系

高分子科学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系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管理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药学院

护理学院

软件学院

微电子研究院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公共教学部

艺术教育中心

社会科学基础部

体育教学部

大学英语部

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外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眼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耳鼻喉科学系

上海医学院-临床诊断学系

上海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

上海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系

上海医学院-康复与运动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系

上海医学院-麻醉学系

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

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

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

上海医学院-药理学系

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系

上海医学院-细胞与遗传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上海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上海医学院-法医学系

上海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研究生院

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问题研究院

文史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上海物流研究院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研究院

亚洲研究中心

复旦发展研究院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复旦?花旗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

东方管理研究中心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心

上海市应用数学咨询开发中心

纳米技术发展中心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工程中心

上海(国际)数据库研究中心

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

附属儿科医院

附属妇产科医院

附属华山医院

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附属中山医院

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附属肿瘤医院

上海华东医院

上海建工医院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附属金山医院

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

上海市闸北区华山医院永和分院

上海市肿瘤医院

中山医院肿瘤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关于复旦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复旦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