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称公管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院址设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下设政府管理系、土地管理系、城市发展与管理系、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信息资源管理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等7个系,设有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劳动保障研究所、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浙江大学政府与企业研究所、浙江大学台湾研究所、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等10个校级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电子政务研究所等1个院级研究所。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个省校合作机构: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和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11个校级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东南土地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民政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4个院级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球领导力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学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学院还设有教育部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协议成立的国际合作教育机构——浙江大学管理培训中心,为工商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2011年新增)、劳动经济学(2011年新增)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信息资源管理、非传统安全管理和社会管理等3个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和政治学理论、人口学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共建学科博士点;拥有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情报学、档案学、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中共党史、信息资源管理、社会管理、政治学理论、非传统安全管理、图书馆学、社会学、人口学和劳动经济学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予点。设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社会保障、风险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管理和社会学10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学院已形成了博士、硕士和专业学位教育、本科和继续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20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253人、MPA研究生754人(其中全日制MPA研究生55人)、博士研究生221人。2011年学院招收本科生240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114人、MPA研究生206人(其中全日制MPA研究生40人)、博士研究生37人;2011年毕业本科生120人、科学硕士研究生129人、MPA研究生189人、博士研究生19人。2011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7.39%,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97.74%。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25.22%,出国率为11.27%。学院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教授32人(2011年新晋升1名),副教授43人(2011年新晋升2名),在站博士后42人;博士生导师29人(2011年新增7人),硕士生导师82人(2011年新增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75%。2011年,学院科研经费到款4406.49万元(比2010年的3323.14万元增长32.60%),纵向经费占总经费比率为43.57%。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1项,国家基金项目1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率为37.50%;2011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5项(其中特等奖1项);SSCI收录论文28篇,SCI收录论文8篇,权威刊物论文12篇,发表一级刊物论文45篇;出版专著15部,编著及教材7部,译著3部。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国际合作日趋紧密,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2011年度共举办了5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和2次两岸研讨会。聘请短期外专项目获学校立项27项,接待来访专家(含港澳台地区)70人次;学院继续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荷兰等国家著名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学院教师有49人次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日本、阿根廷、葡萄牙、新加坡、比利时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合作研究、进修培训、访问考察、参加学术会议等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