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伴随百年沧桑,山东大学的管理学教育历经了商科教育、国民经济管理教育、工商管理教育、管理学教育四个主要阶段。早在学校设立初期,山东大学就设置了商科;改革开放后,山东大学于1980年设立了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85年原山东大学成立了管理科学系,原山东工业大学成立了管理工程系;1994年原山东大学正式成立工商管理学院;1999年经专业整合后,改为管理学院;原山东工业大学也于1999年成立了管理学院。2000年,新山东大学成立之后,将东校区管理学院和南校区管理学院合并重组为新管理学院。进入21世纪后,山东大学的管理学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学院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目前管理学院共设有13个本科专业,拥有企业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点以及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七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涵盖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另外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含工业工程、项目管理)两个专业学位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各类在校学生6000余人,已成为山东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拥有一支以高水平学者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国内外学者紧密合作的学术梯队。全院现有专职教师130余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70人,70余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在提升现有师资的同时,管理学院建立了讲席/特聘教授、访问教授制度,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师资力量日趋雄厚。学院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作为“山东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管理学院在我国尤其是山东省的管理研究和为各级政府、企业界进行咨询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管理学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近百部,承担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学院高度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的管理学院建立了密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者和海信集团、浪潮集团、将军集团和济钢集团等著名企业家来学院做学术报告,并成功举办了多届“国际管理论坛”和“山大—将军高级管理论坛”等。学院还多次选派教师赴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大学、企业进行访问、访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展望未来,管理学院将以“教书育人、严谨务实、崇尚真理、服务社会”为使命,推动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员工个人发展营造空间;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勇于担承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为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经济学院 (东区新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东区新校)

历史文化学院 (东区新校)

数学学院 (东区新校)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东区新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区新校)

生命科学学院 (东区新校)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区新校)

管理学院 (东区新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东区新校)

国际教育学院 (东区新校)

文史哲研究院 (东区新校)

经济研究中心 (东区新校)

大学外语教学部 (东区新校)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东区老校)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东区老校)

法学院 (东区老校)

外国语学院 (东区老校)

艺术学院 (东区老校)

物理学院 (东区老校)

公共卫生学院 (西校区)

医学院 (西校区)

口腔医学院 (西校区)

护理学院 (西校区)

药学院 (西校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校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校区)

机械工程学院 (南校区)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校区)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南校区)

电气工程学院 (南校区)

土建与水利学院 (南校区)

体育学院 (南校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园区)

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础部 (软件园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新区)

机械工程学院 (南新区)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新区)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南新区)

电气工程学院 (南新区)

土建与水利学院 (南新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软件学院 (软件园区-齐鲁软件学院)

济南儿童医院

千佛山医院

关于山东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山东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