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专业基础沧州师范学院1978年9月开始招收数学教育专业专科生80人,数学系是沧州师院最早创建的三个系之一。至今共招收31届3896余名学生。1991年9月数学系与原来的沧州教育学院数学系合并。沧州师院数学系1993年增设非师范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制三年。2001年1月计算机专业与数学系分离独立成系。2001年8月沧州师院数学系与沧州师范数学系合并。数学系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为沧州市乃至河北省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数学系曾有数学教育专业、计算机专业、应用数学(专科)三个专业。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教育、金融与保险三个专业,20个教学班,在校生834人。主要培养师范类人才与应用数学类人才,经济类人才。数学系下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应用数学、初等数学研究与综合7个教研室,承担着数学系及全校17个专业的数学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数学系有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沧县李天木中学、任丘聚龙中学、沧州市十一中学、师院附中、吴桥一中)。1999年9月至2002,数学系教师独立承担了沧州地区:河北省“三沟通”高师本科的全部授课任务。2000年至今承担了本系在校专科生河北省自学考试数学本科段全部课程的授课任务,取得了数学系本科教育的初步经验,锻炼了队伍,为本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师资队伍基础。2、师资队伍数学系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教授4人占全体教师的12%,副教授17人占全体教师的50%,讲师9人占全体教师的26%,助教3人占全体教师的9%。硕士研究生11人占全体教师的32.4%。从学缘来看,教师分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3、科研情况近五年来,先后完成省级立项科研课题7项,发表论文189篇,核心期刊87篇,SCI检索1篇,EI检索5篇,被ISTP检索7篇,科研立项10项。科研获奖13项。4、设备图书条件数学系现有使用计算机房2个,120台计算机。建模实验室一个,200人的多媒体教室一个。图书资料室一个,图书2500余册,期刊26种。学校图书馆拥有本专业图书3万余册。5、课程建设十分重视主干课的建设,包括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课程、师资的充实和提高。《空间解析几何》、《高等数学》评为校级精品课。重视实践课程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6、产学研基地建设沧州恒通管件有限公司、河北兴阳建筑有限公司参与合作研究,提供生产实际中的科研课题。派遣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见习提供基地保障为改进办学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的实际科研水平创造了条件。7、办学质量数学系学生多次获得省、市和学校各种称号和奖励,其中:2004年03--3班获省优秀班集体。冯景琪同学评为2004年省“优秀学生干部”,张全福、刘敏、张桂兴等八名同学被评为2000届省级优秀毕业生。数学系非常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应用”上下功夫,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就业率达到了90%.培养了许多优秀毕业生:张忠占80届毕业生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数理学院院长;李寿梅81届毕业生博士生导师现在北京工业数理学院任教;周庆华95届毕业生中科院博士在高校任教;秦壮83届毕业生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沧州市十佳科教功臣,学科带头人,献县一中校长。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单位的中坚力量,五十多名毕业生攻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数十名毕业生被评为国家、省优秀教师。近5年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8、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数学系现有兰亭书社、舞狮社团、考研论坛、数学建模协会等8大社团,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良好平台。9、发展规划数学专业是基础学科专业,我们将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最新的专业规范要求,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数学基础。通过凝炼学科方向,锻造学科梯队,打造学科特色,构筑学科基地。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基地平台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彰显学科特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1)按照学校发展定位,结合我系专业实际,坚持以培养师范生和数学应用人才为主,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师资队伍为关键,凸显专业办学特色,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成沧州地区基础教育人才基地,数学应用领域的科技创新窗口。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加强管理,强化教风、学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本专业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入手,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面向市场、面向行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强化实践教学,以产学研为途径,通过1~4年的努力,在校学生达到400人,力争建设成为全省示范性专业。确保更多的学生毕业后在国内外著名学府院所攻读数学或交叉专业的研究生,目标是40%。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来具体实现。教学思想和学术水平的高低,知识面的深度、广度及治学的作风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只有一批事业心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队伍才能促进专业建设,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年青教师的培养)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专业复合、专兼聘结合的双师素质队伍。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引进培养、交流等,提高师资素质,合理配置师资源,计划2017年达到专业教师40人、兼职教师10人的规模,职称比例初中高为2:3:5,其中教授争取达到25%,双师素质教师占90%,硕士以上学位达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3)教研科研规划。充分调动教研科研骨干的力量,造就教科研氛围,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引导教育进入变革状态,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通过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科研意识、理论素养、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形成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争取五年内能获得1-3省级以上教研科研成果奖,论文发表6篇SCI,12篇EI,核心期刊占60%。系统地规划好本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做到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专业配套、保证质量,适应专业教学需要。4)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由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见习、实习、教师技能训练、特长培养活动、科研训练、毕业论文、专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模块组成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各实践环节的工作规程,确定各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等,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加强教学文件建设,充分发挥系教学督导组和教研室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教学运行过程的组织、检查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工作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和日常抽查制度、考试巡查制度、教学观摩研讨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杜绝教学事故发生,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制度,改进考试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风气的改善。逐步建立包括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实践教学指导、辅导工作评估制度、教学工作规范评估制度、师德教风评估制度、教学管理效率评估制度。建立并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疏通教学信息反馈渠道,注重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建立并完善教学信息通报和学生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把握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关于沧州师范学院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沧州师范学院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