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历史,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起源于1941年组建的贵州农工学院的农业经济系;后由原贵州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相关学科专业合并组建而成。学院设在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逸夫楼。学院下设办公室、研究生科、教学科研科和学生科四个办事单位,负责办理党政事务;设有经济与贸易系、财政金融系和公共管理系三个教学部门,安排本科教学工作。设有MPA教育中心,负责MPA教育管理工作;设有培训中心、对外合作教育中心,负责对外开展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余人,专兼职教师近100人。教师中,有省管专家1人、省青年优秀科技人才1人,省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校学科学术带头人6人;有教授、副教授70人,占教师的70%;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3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80%以上。还聘请了若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0余人为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构建起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统计学四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点;有研究生650人左右,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350人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300人左右。学院现有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贸易、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等8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350左右人。学院现有留学生12人,每年有25名左右研究生和本科生选派到国内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科研与学术交流方面。设有省级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中心或研究所4个。近五年,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科技部重大招标课题等国家级课题18项,贵州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课题、省长基金课题等省级课题30余项,横向课题50余项;平均每年科研经费在450万元左右。平均每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近五年,获省级科研二三等级6项。每年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30余人次,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1-2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学术报告10人次左右;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管理者队伍、教学队伍和科研队伍,努力实施以“四子能力”为主体的素质教育工程——脑瓜子的思维能力、嘴巴子的表述沟通能力、笔杆子的写作能力和键盘子的操作能力,认真履行“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法学院

艺术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理学院

农学院

林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

矿业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人武学院

明德学院

体育教学部

大学外语教学部

马列主义教学部

社科部

基础部

教学试验场

中国文化书院

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中心

高教研究所

工程实训中心

贵州省CAD应用工程技术中心

贵州省高性能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光电子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聚合物基材料工程中心

贵州省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

贵州省微纳电子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昆虫研究所昆虫研究所

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农业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黔英清洁能源研究中心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

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

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科技学院

关于贵州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贵州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