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于1999年6月26日正式宣布成立,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始建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文革”中,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免遭解散厄运的政法院系之一。随着1977年正常的高考招生制度在全国得以恢复和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启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在最近的三十余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引进师资、扩大办学规模、培育优秀人才和积极参与国家法制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法律院系的前列。自1977年以来,先后担任法律学系(法学院)主任(院长)的有陈守一、马振明、张国华、赵震江、魏振瀛、吴志攀、朱苏力、张守文。◆师资力量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现有在职教授39名、院聘教授7名、副教授29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8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1名,另外还从校外聘请了2位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讲师9名,教学辅助和行政管理人员共17名。他们在我国法学教育、科研和立法、司法实践等领域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校学生北京大学法学院设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3个硕士点;1995年6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学院,面向全国招收知识产权第二学位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249人、硕士研究生1032名、本科生766名;知识产权法第二学士学位学生85人;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约400人。另外,北京大学法学院还有来自世界名地的外国留学生107名。◆学科建设北京大学法学院有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置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学科之一。北大法学理论教学科研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法学理论博士点有以下方向:法理学、立法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比较法学;硕士点有以下方向:法理学、立法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比较法学、司法制度等。陈守一、沈宗灵等老一代法理学家和朱苏力、周旺生、贺卫方等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带领北大法学理论学科始终站在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最前列。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已有五十年的历史,自1978年始设硕士点,招收中国宪法、外国宪法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之后又增设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港澳基本法研究方向;1989始设博士点,招收中国宪法、外国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外国行政法、港澳基本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肖蔚云、罗豪才、姜明安等教授是我国宪法行政法学界的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最早在全国设立了经济法学本科专业和经济法学硕士点。1996年设立了博士点。北大经济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云集,既有杨紫烜等老一辈经济法学者,也有吴志攀、张守文、刘剑文等中青年著名学者。北大经济法学科在经济法理论、财税法、金融法、竞争法等方面,一直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的刑法硕士点是我国最早的刑法硕士点之一,从1978年开始招收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91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北大刑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储怀植、张文、刘守芬等老一辈刑法学家和陈兴良等中青年教授组成的强大师资阵容为我国刑事法学理论的发展、高级刑事法制人才的培养以及立法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大刑法学科在刑法理论、刑事政策和犯罪学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北大刑法博士点分为以下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外国刑法、犯罪学。刑法硕士点分为以下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刑事政策、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含监狱法)。除了上述四个全国重点学科以外,北大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环境法等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近年来又通过引进人才和选留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人员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并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大法学院还设有经济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刑事法理论研究所、世界贸易组织法律研究中心、公法研究中心、税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法制信息中心等三十多个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每年组织许多专业的学术活动,并为研究生提供许多学术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对法学院整体学术氛围的营造起到良好的作用。◆法律图书馆北京大学法学院所属的法律图书馆馆藏量和自动化水平在综合大学法律院系中居于领先地位。现有馆舍面积达4200平方米,中外书刊15万余册,阅览座位600个和1个电子阅览室、1个多媒体阅览室、2个小型研讨室、10个研究专用席位,共有50余台联网电脑,可以浏览国际网和迅速地查询信息,使法学院的学生与世界法律发展同步。◆国际交流在国际交流方面,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北京大学法学院也迅速地迈向开放的、国际化的法学院。北大法学院大力开展了海外研究与进修计划,为教员及研究生提供扩展学术视野和增进国际交流的机会。频繁而深入的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遍布海外的校友和朋友,使北京大学法学院与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学院、法学教育和研究机构、律师事务所和政府司法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目前,北京大学法学院与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荷兰、英国、台湾、香港、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持续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在学者互访、合作研究、交换图书资料和信息以及互派学生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法学研究与法律教育的繁荣使北京大学法学院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法律学人。近几年来,法学院多次举办大型的国际会议及学术活动。先后有近百人次的海外知名学者和法律专业人士来到北京大学法学院进行访问,开展学术交流和举办学术讲座,其中包括美国最高法院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大法官,哈佛大学蔡斯教授,耶鲁法学院舒瓦茨教授、被誉为GATT之父的乔治城大学法学院约翰·杰克逊教授等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他们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带来海外法学和实践发展的最新信息。北京大学法学院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赴海外交流访问,把中国的法学研究成果和法制建设成就引介到海外。王铁崖教授和赵理海教授分别担任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法官和海洋法法庭法官,为中国赢得了极大的荣誉。现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每年招收来自欧、美、亚、非国家的留学生约30人。每年与美国密苏里堪萨斯法学院合作为美国法学院学生举办为期三周的“中国法律讲习班”。受香港律政司委托,每年为该司外裔政府律师进行两期大陆法律培训。2003年4月,为培训亚太地区WTO成员的高级贸易政策官员的“WTO亚太地区贸易高级培训中心”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设立。北京大学法学院正在为成为世界一流法学院而努力。

安春莲

白桂梅

白建军

白晓红

蔡乐渭

常鹏翱

陈宝音

陈端洪

陈明宇

陈瑞华

陈斯喜

陈伟

陈兴良

陈永生

程道德

程鹏

程永顺

储槐植

邓峰

丁利

董葆霖

董永森

杜春

范坚

方志平

傅郁林

甘藏春

甘超英

甘培忠

高艳东

郜进兴

葛云松

宫晓冰

龚刃韧

龚韧刃

龚文东

巩军

巩献田

谷凌

郭雳

郭瑜

郭自力

韩流

韩瑞丽

韩相熙

何立新

何山

何越峰

洪艳蓉

黄河

黄建初

黄文俊

黄芝英

计剑锋

贾春曲

贾俊玲

贾午光

姜明安

姜同光

金锦萍

金瑞林

金自宁

康树华

郎胜

李宝珍

李贵方

李贵连

李红云

李宏

李洪积

李家豪

李静冰

李鸣

李启成

李尚公

李绍刚

李毅多

梁根林

凌斌

刘驰

刘东进

刘东亮

刘凤鸣

刘家兴

刘剑文

刘金志

刘凯湘

刘瑞复

刘升平

刘守芬

刘燕(2)

楼建波

卢松

吕国平

罗玉中

马宝霞

马忆南

马志毅

苗升明

牟信勇

宁成

潘剑峰

潘剑锋

庞正中

彭冰

朴文丹

钱列阳

钱明星

强世功

乔丛启

曲三强

饶戈平

尚明

邵津

邵景春

沈岿

沈宗灵

盛杰民

史耀斌

宋和平

宋英

苏力

孙容珠

孙宪忠

孙小宁

孙晓宁

陶景洲

田如萱

田文昌

佟强

汪建成

汪劲

汪永清

王成

王存厚

王国枢

王慧

王家路

王桔

王磊

王立华

王立军

王世洲

王守渝

王锡锌

王小能

王新

王彦君

王以真

王轶

王哲

王作堂

韦之

魏定仁

魏振瀛

文希凯

吴志攀

武树臣

肖江平

谢滨

熊选国

徐爱国

徐迪

徐家力

许德峰

薛军

杨殿升

杨敦先

杨锡娟

杨紫

叶静漪

尹田

由嵘

袁曙宏

湛中乐

张谷

张国福

张建国

张美英

张平

张骐

张千帆

张若羽

张守文

张双根

张文

张潇剑

张雅利

张玉镶

张云秀

赵国玲

赵昆坡

赵晓海

赵震江

郑胜利

周密

周旺生

朱华泽

朱启超

朱苏力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环境学院

心理学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哲学系 (宗教学系)

国际关系学院

经济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法学院

信息管理系

社会学系

政府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艺术学院

元培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

工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北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北大医学部-药学院

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北大医学部-护理学院

北大医学部-公共教学部

体育教研部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

国际合作部

医学部教学办

深圳研究生院

人口研究所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分子医学研究所

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实验室

分子动态及稳定态结构实验室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实验室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实验室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实验室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核物理与核技术实验室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室

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实验室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实验室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实验室

水沙科学实验室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

第一医院

人民医院

第三医院

口腔医院

第六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

深圳医院

首钢医院

文化产业研究院

物理化学研究所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数学研究所

微电子学研究所

工商管理研究所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环境工程研究所

计算语言研究所

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公共政策研究所

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

首都发展研究院

电子政务研究院

北京核磁共振中心

生命科学中心

系统与控制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中心

信息科学中心

肿瘤物理诊疗技术研究中心

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生物信息中心

应用伦理学中心

妇女研究中心

核科学与核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科学传播中心

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

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

理论生物学中心

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

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

高能物理研究中心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复杂性科学虚拟研究中心

建筑学研究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医学遗传中心

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

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

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成人教育学院

地坛医院

积水潭医院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世纪坛医院

航天中心医院

民航总医院

关于北京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北京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