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1913年设立物理学门,我国物理学本科教育从此开始。1919年更名为物理系。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物理系合并于西南联合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物理系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物理精英成为我国高校实力最强的物理重镇,并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建全国高校第一个核科学专业、半导体物理专业、地球物理专业、微电子专业等。200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原物理系以及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与气象专业、天文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在近百年的历史征程中,北京大学物理学科群星璀璨、薪火相传。这里曾聚集了饶毓泰、吴大猷、丁燮林、朱物华、周培源、叶企孙、王竹溪、胡宁、黄昆等一大批中国物理界的领军人物,先后联合培养了郭永怀、彭桓武、杨振宁、邓稼先、朱光亚、于敏、李政道、周光召等众多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110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2位。在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2位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校友。这里也是我国高校中校友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最多的物理院系。今天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和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顶尖学者。学院现有包括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含7位双聘院士),4位国家“千人计划”讲席教授,14位“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6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个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位国家级名师奖获得者,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内的170余人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下设2个教学实体单位(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8个研究系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现代光学研究所、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研究所、技术物理系、天文学系、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同时依托学院建立了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物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李政道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研究方向涵盖了物理科学及相关的主要领域,并建有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专业实验室。学院现有物理学、核物理、大气科学3个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大气科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象学等6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核技术及应用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每年招收约200名本科生,200名研究生和20名博士后,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子,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物理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实业等领域。学院科研工作以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既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也积极推进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应用研究,同时提倡不同优势学科之间的交叉拓展,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承担和完成了300余项国家科研项目,包括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学院每年以北京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约400篇,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奖、国家精品课程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奖励。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学科布局、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对外合作、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迈开新的步伐:着力引进和培养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后备人才,新增多位“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百人计划”研究员;继续探索和完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建设“未名物理学子班”;进一步活跃学术研讨氛围,创办“北京大学百年物理讲坛”、“格致青年学术论坛”等高端学术讲座;广泛建立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更大范围提升物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院教学科研环境,物理学院园区改造计划预计于2013年北大物理百年时完成。今天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秉承百年北大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着力构建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正在向着“完善制度,凝聚人才;前瞻布局,卓越教学;夯实基础,再创辉煌”的总体目标坚实奋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物理学界起到骨干引领和带头示范作用,在国际物理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

安宏林

班勇

包尚联

蔡建新

藏林华

曹文田

陈斌

陈秉乾

陈国棉

陈海英

陈建生

陈金象

陈晋平

陈晶

陈凯旋

陈文雄

陈小林

陈晓林

陈志坚

陈志忠

程秋立

程檀生

崔晓明

戴伦

邓卫真

邓勇开

丁富荣

丁晓民

丁杏芳

丁源涛

董卫中

杜红林

杜为民

樊铁拴

范祖辉

方胜

冯庆荣

付东波

付遵涛

盖铮

甘子钊

高春媛

高淑丽

高正祥

高政祥

龚建华

龚旗煌

古英

郭光灿

郭建栋

郭秋菊

郭卫

郭之虞

韩宝玺

郝建奎

洪小明

候玉敏

胡小勇

胡晓东

胡永云

华辉

黄裴增

黄森林

季航

季向东

贾春燕

江栋兴

蒋红兵

蒋莹莹

雷亦安

李成才

李定平

李万彪

李湘庆

李晓东

李炎

李正孝

李重生

连贵君

连宗偶

梁福明

刘川

刘洪涛

刘克新

刘树华

刘树新

刘松秋

刘晓为

刘晓阳

刘玉鑫

刘庄武

卢大海

卢咸池

鲁向阳

陆元荣

路祥臣

吕德泉

吕建钦

吕劲

罗强

罗绍光

马伯强

马桂秋

马建平

马平

马中水

冒亚军

孟杰

潘华勇

彭士香

钱思进

钱维宏

钱志新

乔国俊

秦国刚

秦志新

全胜文

冉广照

任晓堂

沈波

沈定予

史俊杰

舒幼生

宋炳麟

孙翠娥

汤超

田光善

田建玲

童玉珍

汪滨

汪裕平

王宝琴

王常生

王德煌

王福仁

王宏利

王洪庆

王建勇

王晶晶

王莉芳

王美华

王全进

王荣明

王若鹏

王胜

王树峰

王永忠

王宇钢

王忠义

王祖铨

吴成印

吴建华

吴克

吴思诚

吴鑫基

吴学兵

吴月芳

肖立新

谢飞翔

谢耀钦

辛国军

邢启江

熊光成

徐军

徐萍芳

徐仁新

徐至展

许甫荣

薛建明

薛志华

颜莎

颜学庆

杨海军

杨宏

杨丽敏

杨其湘

杨涛

杨向军

杨应昌

杨志坚

姚淑德

叶卫国

叶沿林

尹澜

应军

尤力平

于金祥

于彤军

俞大鹏

袁沪宁

袁敬林

张保澄

张大新

张国辉

张国义

张酣

张宏升

张华伟

张惠贞

张家森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环境学院

心理学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哲学系 (宗教学系)

国际关系学院

经济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法学院

信息管理系

社会学系

政府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艺术学院

元培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学院

工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北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北大医学部-药学院

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北大医学部-护理学院

北大医学部-公共教学部

体育教研部

研究生院

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

国际合作部

医学部教学办

深圳研究生院

人口研究所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分子医学研究所

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实验室

分子动态及稳定态结构实验室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实验室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实验室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实验室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核物理与核技术实验室

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验室

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实验室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实验室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实验室

水沙科学实验室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

第一医院

人民医院

第三医院

口腔医院

第六医院

北京肿瘤医院

深圳医院

首钢医院

文化产业研究院

物理化学研究所

重离子物理研究所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数学研究所

微电子学研究所

工商管理研究所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环境工程研究所

计算语言研究所

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公共政策研究所

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

首都发展研究院

电子政务研究院

北京核磁共振中心

生命科学中心

系统与控制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中心

信息科学中心

肿瘤物理诊疗技术研究中心

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生物信息中心

应用伦理学中心

妇女研究中心

核科学与核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科学传播中心

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

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

理论生物学中心

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

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

高能物理研究中心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复杂性科学虚拟研究中心

建筑学研究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医学遗传中心

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

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

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成人教育学院

地坛医院

积水潭医院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世纪坛医院

航天中心医院

民航总医院

关于北京大学院系设置目录的友情提示:以上院系列表可能并非是北京大学开设院系的最新情况,请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投稿举报提建议